惊蛰习俗以及惊蛰的风俗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惊蛰习俗,以及惊蛰的风俗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惊蛰,又名“启蛰”,这个节气有哪些风俗习惯?
惊蛰,又名“启蛰”,惊蛰的风俗有炒虫、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我们传统的“惊蛰”节气又到来了,它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个时候,气温回升,春意更浓。农民眼预备为春耕忙碌,同时还有有趣的习俗。
首先,惊蛰有驱虫的风俗习惯。仲春二月份开始,所有冬眠当中的蛇虫鼠蚁都开始苏醒,所以家中就会出现很多爬虫走蚁,它们开始四处觅食。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手持艾草、清香开始熏家中的角落,用这个香味来驱赶蛇虫鼠蚁。后来就演变成所谓的“打小人”。民间认为这些倒霉的东西就和昆虫一样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于是就发展成用拖鞋拍打纸公仔,其实就是驱赶霉运。当然,这只是一个象征意义。
其次,惊蛰有吃梨的习俗。很多人在惊蛰之后会变得口干舌燥,特别容易感冒咳嗽。因为惊蛰后天气开始逐渐变暖,气温回升,所以大家才会出现这种症状。这时民间就会吃梨,因为他们觉得你梨性寒味甘,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作用。民间吃梨还有一个寓意是和害虫别离的意思!梨通离!
同时,民间还会吃醪酒。在西北地区,有些地方会有这个习俗。因为醪酒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钙、铁、磷等,在惊蛰时节吃,有益于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有助阳的作用,可以活血通络,解除疲惫的状态!
另外,还有吃炒虫的习俗。在少数民族地区,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就是把虫子炒熟之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其实这里的虫就是玉米,只是象征是虫而已!而且是象征害虫!
以上就是关于惊蛰的一些习俗,很多只是有象征意义,是有寓意而已,并不是真的!仅供大家参考!
惊蛰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惊蛰的节气习俗是
1、吃梨子
惊蛰时节,天气比较干燥,吃梨可以润肺清热,预防咳嗽。除了梨子,这时也可以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养脾。
2、炒虫
惊蛰时节,许多祸害庄稼的虫子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此时会将黄豆、米谷炒着吃,象征害虫被消灭。这个风俗被称为“炒虫”。
3、祭白虎
白虎在古代被视为口舌是非之神,传说惊蛰时节,白虎会被雷声惊醒,出来危害人间。所以,此时人们会到宇宙中祭拜白虎雕像,用猪油涂抹它的嘴巴,以减少是非之祸,祈求万事顺利。
惊蛰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惊蛰的来历和风俗如下:
1、来历
惊蛰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名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但由于也有用不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2、风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惊蛰要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3)“打小人”驱赶霉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惊蛰节气的俗语
1、“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当天如若刮了南风,尽管当天的天气比较暖和,但是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天气很有可能还要变冷。因此,如遇上这种的天气状况,最好的办法是迟一些下种。
2、“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意思是说到了惊蛰节以后,春耕生产已经拉开了序幕,田里地里将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3、“惊蛰不下雨,暑后剥树皮”
意思是说惊蛰这天不下雨的话,也就表明庄稼产量不是太高,到了清明时就没有粮食食用,只能依靠剥树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