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猫与鼠君特格拉斯君特格拉斯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君特格拉斯,以及猫与鼠君特格拉斯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
本文目录一览:
君特·格拉斯的人物生平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泽(现今波兰的格但斯克)一个小贩之家,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属于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爱好戏剧和读书的母亲使格拉斯从小就受到较多的文学艺术熏陶。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正值纳粹统治时期。他参加过希特勒少年团和青年团,未及中学毕业又被卷进战争,充当了法西斯的炮灰。1945年4月,十七岁的格拉斯在前线受伤,不久就在战地医院成了盟军的俘虏。1946年5月,他离开战俘营,先后当过农民、矿工和石匠学徒,1948年初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版画和雕刻,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继续深造,1954年与瑞士舞蹈演员安娜·施瓦茨结婚。
格拉斯最初是以诗歌登上文坛的。1955年,他的《睡梦中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办的诗歌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格拉斯1956年的诗集《风信鸡的长处》和1960年的《三角轨道》既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又受到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富,激情洋溢,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格拉斯几乎在写诗的同时也开始创作剧本。早期的剧作如1954年的《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恶厨师》,明显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后来还有两个剧本,是1966年的《平民试验起义》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试图将戏剧情节变为辩证的讨论,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格拉斯自称这两出戏是布莱希特“从史诗戏剧发展到辩证戏剧”方法的延续。然而,《平民试验起义》却歪曲了布莱希特在东柏林工人暴乱期间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议。
在尝试了诗歌和戏剧之后,格拉斯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1958年,“四七社”成员在阿尔盖恩的大霍尔茨劳伊特聚会。格拉斯朗读了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铁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与会者一致赞扬,格拉斯为此也获得了该年度的“四七社”文学奖。小说以作者的家乡但泽以及战后的联邦德国为背景,采用第一人称倒叙手法,再现了德国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中期的历史,揭露了希特勒法西斯的残暴和腐败的社会风尚。
在《铁皮鼓》之后,格拉斯又在1961年写出了小说《猫与鼠》,在一九六三年写出了小说《狗年月》。
1967年的第三部诗集《盘问》政治色彩较浓,格拉斯也一度被称为“政治诗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格拉斯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是社会民主党的坚定拥护者。1965年和1969年,他曾两度为社会民主党竞选联邦总理游历全国,到处发表演说。1972年的小说《蜗牛日记》追述了作者1969年参加竞选活动的经历和对纳粹统治的思索。格拉斯与社会民主党前主席、前联邦总理威利·勃兰特交情甚笃,曾经多次陪同勃兰特出国访问。1982年11月,格拉斯在社会民主党争取连任的竞选失利之后加入了社会民主党。
自1972年起,格拉斯潜心于长篇小说《比目鱼》的写作,一九七七年出版。
1979年的《在特尔格特的聚会》是格拉斯献给“四七社”之父汉斯·维尔纳·里希特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中篇小说。它通过描写一六四七年夏天一群德国作家在明斯特与奥斯拉布吕克之间的特尔格特的聚会,反映了三百年以后的“四七社”作家的活动。读者从西·达赫、格里美豪森、马·奥皮茨、安·格吕菲乌斯等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巴罗克时期的德国作家身上,不难看到里希特、格拉斯、伯尔、赖希一拉尼茨基、恩岑斯贝格尔这一代战后作家的影子。
1979年秋,格拉斯偕新婚的第二位夫人、管风琴演奏家乌特·格鲁奈特访问中国。回国以后,在1980年写出了《头脑中诞生的人或德国人死绝了》。此后,作家宣布暂停写作,埋头从事版画和雕刻。
格拉斯不仅是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而且还是一名颇有名气、技法娴熟的画家和雕刻家。他自幼喜欢绘画,声称绘画和雕刻是他的第一职业。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绘画与文学密不可分,正如他自已所说,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他的许多诗集里都有他自已绘制的插图。这些插图的内容和形式大多与诗歌的内容紧密配合,为诗歌提供了形象的注解。将文学作品的主题变为作画的对象,是格拉斯美术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经过长达五年的创作间歇,格拉斯在1986年3月出版了长篇小说《母老鼠》。评论界对格拉斯的新作褒贬不一。为了与评论界保持一段“距离”,格拉斯在1986年春天偕夫人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
1987年初,格拉斯夫妇经葡萄牙等国返回柏林。10月,在格拉斯六十岁生日之际,鲁赫特尔汉德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格拉斯选集》。这套选集分为十卷,分豪华本和简装本两种,收入了作家已发表的所有重要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杂文、演讲词以及谈话录等。
1999年9月30日,君特·格拉斯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6年9月出版自传回忆录《剥洋葱》。 由于在此书中令人震惊地自述曾在青年时代为纳粹党卫队效力,格拉斯一度成为知识界的众矢之的。
2015年4月13日据格拉斯所属的出版社表示,格拉斯在德国城市吕贝克的一家医院去世。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创作的小说,作者通过这本书指出了哪些问题?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创作的小说,指出纳粹在德国的崛起绝非偶然,与德国社会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恶劣本性是分不开的。
首先,普通德国人的无知是纳粹德国崛起的原因之一。《铁皮鼓》中,除了男主角奥斯卡,几乎所有人都缺乏思考的热情。他们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像动物一样被动地适应外部政治环境的变化,拒绝思考变化的原因。所以他们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明确的信念,所以他们无法自己判断自己的行为,最后只能随波逐流。他们要么加入纳粹狂潮,成为支持者,要么是纳粹暴行的冷漠看客。
其次,格拉斯指出,德国普通公民的情感麻木和良知丧失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冲锋队员梅恩在水晶之夜突袭犹太玩具店,迫使这位商人自杀。当曼破坏和洗劫犹太教堂和商店时,没有人认为这是错误的,更不用说指责他了。当他杀死自己的猫时,他被指控不人道地杀害动物,并被纳粹冲锋队开除。这两起对立事件暴露了德国普通民众的冷漠情绪,影响深远。
最后,小说深刻揭示了遭受纳粹迫害的人们的思想状态,指出他们在态度上的顺从和妥协也加速了悲剧的发生。马库斯,是犹太人的代表。他对政治形势的预见比别人好得多。二战前,他意识到犹太人生活的环境越来越艰难,但他的对策是皈依基督教,准备和艾格尼丝一起离开德国前往伦敦。当艾格尼丝拒绝他的求婚时,他定居下来,像往常一样生活,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格拉斯在这里指出,像马库斯这样的人,他们意识到灾难的临近,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抵御灾难。最后只能在纳粹上台后被迫害致死。
君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你知道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吗?
《铁皮鼓》写作背景介绍:
二战末期,德国一片废墟,以小说家雷马克、A·茨威格、诗人戈特·弗利尔·本为代表的“流亡文学”纷纷从国外归来。然而,德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明显生硬,缺乏生命力,人们在努力寻找失去的语言特色和生动性。但是,作品中的语言仍然是呆板呆板的。战后废墟文学主要反映战争生活的痛苦,其内容几乎全部来自现实生活。显然,这个时期文学的内容比文字更重要。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勇敢地拿起笔,毅然把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写在纸上,用甚至刻板的语言表达这迷惘的一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铁皮鼓》是根据格拉斯之前写的很多独立剧本、片段草稿改编的。这本书的整个创作过程持续了四年左右。他为小说拟定了不同的书名,小说最终的构思和思路也逐渐被探索出来。很多章节一开始就有多个版本,很多章节是齐头并进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扩展、调整、修改的过程,就像雕刻一个雕塑。为了保证细节的真实性,格拉斯还去但泽实地考察过。
德国新一代文人大多出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生活在东德,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讴歌经济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生活在西德的作家有一段时间感到严峻,面对废墟,不得不“从头开始”。最初几年,他们写了许多哀叹祖国命运和个人不幸的作品,被称为“废墟文学”。成立于1947年的“47社”成为重新团结西德作家的中坚力量,《铁皮鼓》是一本奇书,情节奇,人物奇,结构奇,写法奇。奇妙、奇怪、奇幻等特征,构成了它奇异的艺术特色,《铁皮鼓》是德国战争文学向反思文学转变的里程碑。
评述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
1、关于这位作家的简介:
君特·威廉·格拉斯(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年10月16日-2015年4月13日)是德国作家,出生于但泽自由市(今日波兰格但斯克),也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被广泛的视是德国最有名的在世作家。他于1965年获得格奥尔格·毕希纳奖(Georg Büchner Prize),并于199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院士,他在1995年获得赫尔曼·凯斯滕奖。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被视为有左翼作家,而他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支持者。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认为他“以嬉戏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代表作《铁皮鼓》、《猫与鼠》。
2、评价如下: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给君特·格拉斯的授奖词中称“他是寓言家和学问渊博的学者,他是各种声音的录音师,也是倨傲的独白者,既是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讽刺语言的创造者”。
德国总理施罗德发给君特·格拉斯的贺电中指出:“您毫无疑问是当代最重要的德国作家,长期以来享有国际声誉,诺贝尔奖金授予您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称自己是君特·格拉斯作品的“热情读者”。
意大利《共和国报》指出,君特·格拉斯是“布莱希特的继承人”;英国的《卫报》称他是德国文学的巨匠;《独立报》称颂君特·格拉斯是德意志民族的“政治良心”。
对德国人来说,格拉斯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慈悲心肠的法官和没有限制的道德权威。不仅他的小说在赎罪,他还是战后德国一位刺耳的批评家。他与德国人的战争健忘症不断地斗争,有时候还挑起争论,1990年两德统一时,格拉斯发表了厄运判决,他反对1990年德国的统一,还形容民主德国的“合并”是联邦德国的殖民行为。自传《剥洋葱》出版后,他的敌人的机会到了,大肆渲染格拉斯的党卫军身份,连从但泽出去的波兰前总统瓦文萨都要求格拉斯放弃他的“格但斯克荣誉市民”称号。
但更多人还是捍卫格拉斯,比如美国作家约翰·欧文写信给格拉斯:“对我来说,你仍然是一个英雄,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道德指南针。你作为一个作家和国家公民的勇气都是可效仿的——你最近的被揭露的事是勇气的提高,而不是降低。”电影《铁皮鼓》的导演沃克·施隆多夫也在《每日镜报》上表达了对格拉斯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