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_新坟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以及新坟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2024
上坟有什么讲究时间
上坟的时间,通常在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农历十月一日等。
上坟,又被称为“扫墓”,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人们通常在每年的“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等,去墓地祭奠逝者,以此来表达晚辈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另外,“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其始于先秦时期,距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
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
扫墓有两个时间,一是大年初一早上拜完年后(也有初三上坟的),二是在清明节期间;另外,扫墓最好白天进行。扫墓时间最好是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此时阳光充足,阳气最重。而黄昏时或者夜间都不建议扫墓。清明上坟可以提前几天,可以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
扫墓,即为“墓祭”,习俗由来已久。北方叫上坟,有的地方将扫墓称之为“扫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区称之为“挂山或“挂纸”。拜的“山”分两种:一种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拜祭家山称“家祭”;另一种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祖山”、“大众山”,拜祭祖山称“扫大众山”。
按照习俗,一般在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扫墓时,如果能够带着子孙后代一起去,便可更好地传承孝道。如果增加祭扫的次数,子孙后代的福报便会更多。
在扫墓之前,除了需要准备鲜花、香烛、水果等贡品,还要准备扫帚、水桶等清洁用品,在扫墓时方便清理墓前的污物,擦拭墓石。
坟前先摆好菜,倒好酒,注意酒先不要倒满,因为在祭拜过程中,还要加酒,以示对祖先的敬意。接着点燃蜡烛,双手合十焚香,烧纸磕头,感谢祖先庇佑子孙平安,最后献上鲜花。部分地区在祭扫先人时,还有在坟地进食的习俗,意寓与先人共食。
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清明上坟时间的讲究和忌讳有哪些
导读: 清明我国最为隆重的祭祖节日之一,很多人都会这个节日为逝去的亲人扫墓上坟,但是清明扫墓祭祖也有一定的讲究和禁忌的,那么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和忌讳?清明上坟时间的讲究和忌讳有哪些?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上坟时间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1、忌讳清明后上坟
农村风俗,从春分到清明节令之间是上坟的时间,但禁忌清明节令后上坟,因为清明过后,祖辈墓门会在清明节那天关闭,后人送再多的东西也无法受用。
2、忌讳坟头有枝叶杂草
农村俗语说,清明时节添新坟,有后坟头飘纸钱,无后坟头草长清。清明节要为祖坟添置新土,清楚枝叶杂草,特别是有树枝长出的坟头一定要铲除,否则树根缠棺后人必有疾患。
3、忌讳坟茔鼠蚁之穴
农村习俗,清明添坟时候要清除填平鼠蚁之穴,有塌陷的地方也要修整完好,否则会危及后代子孙家业根基。
4、添坟取土禁忌
农村里清明添坟取土有很多禁忌,禁忌取太岁方位土,太岁方位是流年地支所指方位,不取与流年相冲方位土,不取碑前墓后方位土,不取西北方位土,否则会引起对上苍和先人的不敬。
清明节习俗
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2、扫墓祭祖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3、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