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是什么意思以及芙蕖指的是什么意思
天灵灵地灵灵,看见本文你最灵,你会不会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起来学习芙蕖是什么意思,以及芙蕖指的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吧。2024
芙蕖怎么读什么意思
芙蕖的读音:fú qú。荷花的别称。
芙蕖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菡萏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花的结构看,荷花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莲的茎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地下茎节长满须根。这些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
荷花的芽为混合芽,人们所见的莲芽,是藕的顶芽以及各节腋芽的位置。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播种所出的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发达,发挥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荷花的茎就是藕,是荷花的地下根状茎,是荷花储藏养分和供繁殖的器官。菡萏的花单生,两性,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花柄等六部分组成。品种多样,花色丰富。
芙蕖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纬19度左右),北至黑龙江的富锦(北纬47.3度),东临上海及台湾省,西至天山北麓,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000米,在秦岭和神农架的深山池沼中也可见到。
蕖怎么读?什么意思?
qú。
蕖即芙蕖指已经开放的荷花,古代称法。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
扩展资料
芙蕖又名:莲花、荷花、水芝、水华、水芙、水旦、菡萏、水芙蓉、泽芝、玉环、六月春、中国莲等。
科属:睡莲科、莲属。本属植物含两种,另一种为美国黄莲产于美洲。
荷花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除我国外,日本、苏联、印度、 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
我国在人工栽培前,早有野生的 荷花。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该化石 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
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 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
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 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
芙蕖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芙蕖的解释
亦作“ 芙渠 ”。荷花的 别名 。《 尔雅 ·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 菡萏 , 其实 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 芙蓉 ,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 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 华实 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 书记 》诗:“ 池塘 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词语分解
芙的解释 芙 ú 〔芙蓉〕a.落叶灌木,花有红、黄、白各色,别于荷花,亦称“木芙蓉”;b.荷花的别称。 〔芙蕖〕荷花的别称。 〔芙蓉城〕 中国 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简称“蓉城”或“ 蓉”。 部首 :艹; 蕖的解释 蕖 ú 〔芙蕖〕见“ 古书上指芋头。芙”。 部首:艹。
芙蕖和菡萏的区别
芙蕖和菡萏的区别是根据荷花不同时期的生长形态而区分:
1、芙蕖是指已经开花的荷花,即盛开的荷花。芙蕖是睡莲科莲属植物,即已经开放的荷花,古代称法,荷花的别名。出自《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2、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即荷花的花苞。菡萏是莲科莲属植物,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出自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扶渠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按照《说文解字》的意思,芙蕖没有开是菡萏,开了之后,叫芙蕖。显然,把这些词汇总一下:芙蕖,菡萏,指的都是荷花,状态并不相同,芙蕖指的是已经开放的荷花,菡萏指含苞未放的荷花。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年5月版)均解释“菡萏”为“荷花的别称”。《学生辞源》(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也解释为“荷花的别称”,其给出的书证是明代李渔《闲情偶寄》中《芙蕖》的一段:“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此句翻译的意思是:等到(荷花的)花蕾变成荷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便相继开放了,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由此得出“菡萏”就是荷花的花蕾。
芙蕖是什么
问题一:芙蕖是什么 芙蕖又名:莲花、荷花、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 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科属:睡莲科、莲属。
【伽蓝】 (一)[梵samghrma海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
问题二:莲花 荷花 芙蓉 芙蕖有什么区别? 莲花又称作荷花,是大家熟悉的水生花卉,属睡莲科植物,最容易识别的方法是莲花的叶片表面有绒毛,且成叶会挺出水面,叶片为盾形、没有缺口; 睡莲文雅的古称是“芙蓉”,临沂的土语称作“芙蕖”。多是栽种在深盆里,置放于浅水。 芙蓉也是莲花的别称。 芙蕖也是荷花的别称。 但是平时我们也常见的睡莲,其实就是与荷花有所不同,这两者极易混淆。因此莲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莲花,但睡莲仍就是睡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有力的证据哟.
问题三:“芙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 芙蕖
芙蕖又名:莲花、荷花、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 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科属:睡莲科、莲属。本属植物含两种,另一种为美国黄莲N.pentapetala 产于美洲。
荷花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除我国外,日本、苏联、印度、 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
我国在人工栽培前,早有野生的 荷花。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该化石 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 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 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 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以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娇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者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实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芙蕖 清・李渔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则暑为之退,纳凉则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白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珐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
问题四:芙蕖在花中叫什么,被称为什N 荷花在中国当然是深受欢迎的,它光是常见于诗文的别名就有芙蕖、菡萏、芰荷等十几个,入诗入画更是常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题五:是芙蕖也者中是是什么意思 是芙蕖也者:是,代词,这、此。“是”与后面的语气助词“也者”对应,表示复指提示。即:芙蕖这个东西。
此句出自明末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结语一段: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释义: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耳目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有五谷的实质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百花的长处而去掉了它们的短处。种植的收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注: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李渔《笠翁偶集・种植部》),以这“一命”最为宝贵。无奈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水塘作它赖以生存的地方。仅仅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问题六:人若芙蕖什么意思 就是出水芙蓉。很清新亮丽。
问题七: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 李渔的《芙蕖》,立意上全不落前人窠臼。作者没有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既未重点描写荷花的形态,也未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质,而是写一般文人所不写,从荷钱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而且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重,谈到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如此立意,显然是作者大胆求新的表现。
问题八:芙蕖是什么 芙蕖又名:莲花、荷花、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 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科属:睡莲科、莲属。
【伽蓝】 (一)[梵samghrma海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
问题九:莲花 荷花 芙蓉 芙蕖有什么区别? 莲花又称作荷花,是大家熟悉的水生花卉,属睡莲科植物,最容易识别的方法是莲花的叶片表面有绒毛,且成叶会挺出水面,叶片为盾形、没有缺口; 睡莲文雅的古称是“芙蓉”,临沂的土语称作“芙蕖”。多是栽种在深盆里,置放于浅水。 芙蓉也是莲花的别称。 芙蕖也是荷花的别称。 但是平时我们也常见的睡莲,其实就是与荷花有所不同,这两者极易混淆。因此莲花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莲花,但睡莲仍就是睡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有力的证据哟.
问题十:是芙蕖也者中是是什么意思 是芙蕖也者:是,代词,这、此。“是”与后面的语气助词“也者”对应,表示复指提示。即:芙蕖这个东西。
此句出自明末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结语一段: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释义: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耳目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有五谷的实质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百花的长处而去掉了它们的短处。种植的收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注: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李渔《笠翁偶集・种植部》),以这“一命”最为宝贵。无奈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水塘作它赖以生存的地方。仅仅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芙蕖》翻译
原诗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注评】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诸:众,各种。然有根无树, 然:但是,可是。连词,表示转折。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一岁一生, 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岁,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产:出产,生长。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别名。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产于陆者日旱莲。”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则:连词,就。○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予:我,代词。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赖。为命:当作命。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副词。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西施,美女名矉。同“颦”,皱眉。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效,模仿,师法。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袭:相因、因袭。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于:介词,从。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为。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可,适合,动词。○“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请备述之。 请:表敬副词,请让我。备:全,尽。述:说。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代词。
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
群葩(pā)当令时, 葩:花。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此,指“花开之数日”。属:系,是。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秋:时候。○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 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不然:不这样。然,代词。○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从,介词。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 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点缀:衬托装饰。○绿波荡漾,加上荷钱着意装点,增光添色不少。“荷钱”一词,见荷叶初露出水面之状,用语颇为新颖,描摹极为形象,此处更着一“为”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芙蕖写活了。上写荷钱之“可目”。 及其茎叶既生, 及:等到,介词。茎叶既生,此指茎叶长出水面以后。○由荷钱写到茎叶。 则又日高日上, 则:表承接,就。 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日上日妍(yán)。 妍:美。○顶真、层递并用,写其长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 飘摇:飘荡摇曳。 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 呈:呈现,显露。袅娜:本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里指姿态优美。既……亦……。两个副词前后呼应,表并列关系。○有风则摇曳生姿,无风则柔美动人。对偶与拟人兼用,不仅声调和谐动听,琅琅成诵,而且维妙维肖,摹尽其动态静态之独特风韵。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是:这样,代词。这里起关联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论。逸致:悠闲的情趣。○归结一笔,以实感写芙蕖在开花之前已饷人以无穷的情致逸趣,与群葩开花之前无人过问形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开前之“可目”。 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 迨:及,等到,介词。菡萏:即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花)菡萏。”此处指荷花的花苞。○由茎叶写到花。 娇姿欲滴, 娇姿:妩媚可爱的姿色。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来似的,此言美到了极点。○姿色娇艳明媚。着一“滴”字,见其浓艳之极。 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 徂:往,到。这里指一直开放到。○争妍斗艳,连续怒放,历时二季,花期颇长,与前文群葩“花开之数日”对比鲜明,与后文“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亦相呼应。 此则在花为分(fèn)内之辜, 分内之事:本职应做的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花为人开,尽其本分,人皆爱花,赏心悦目。花似有情,物我无间,荷花与人,感情互通,写得别开生面,新人耳目。上写花开时之“可目”。 及花之既谢, 既:已经、副词。谢:凋落。 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亦:副词,也。告:宣告。于:介词,向。○承上小议,言荷花未开之前、盛开之时,已将自己的娇姿丽色奉献于人,故“可告无罪”。作者情思满溢,墨饱笔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动活脱,充满人性,读来令人遐思无限。拟人手法妙用于说明文中,委实罕见而别具匠心。 乃复蒂下生蓬, 乃:却,副词。复:又。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蓬:莲蓬。○由花写到蓬。 蓬中结实, ○运用顶真手法描述,显得分外简炼紧凑。 亭亭独立。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犹似宋开之花, 犹:仍然,副词。 与翠叶并擎(qíng), 并:副词,一起。擎:向上举,此处指耸立。○描摹工巧,莲蓬与翠叶交相辉映,意趣横生。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白露为霜:白露变成了霜。语出《诗经·秦风·蒹(jiān)葭(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深秋的露水。露水本无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称“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后)以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而:表顺承,就。能事不已: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长之事。已,止。○言其本领和长处施展不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群葩开后无人过问亦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谢后之“可目”。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目:适合于眼睛观赏,看着好。○点明“可目”二字,缘因上文所写,皆可人悦目之类。总括一笔,收结上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上为一层,详写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是本段及全文的重点。
可鼻, 适合鼻子的嗅觉,嗅着好。○首先点明“可鼻”,开启下文,叙述之法,与上层有所不同。 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 异馥:异乎寻常的香味。馥,香气。避暑而暑为之退,暑为之退:暑气因为它而减退。之,指荷叶的清香与荷花的异馥。 纳凉而凉逐之生。 逐之生,跟着它产生。逐;跟随。○写芙蕖花叶予人以清香凉爽的感觉,令人情逸神飞。上为二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至其可人之口者, 至:至于。其:它,指芙蕖。 则蓬实与藕(ǒu)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皆并列盘餐:都同时列入盘中餐。互芬齿颊:指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芬,使……芬,使动用法。颊,面颊,此处指嘴边。○盘中上品,味美可食,满口生香。上为三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三:莲、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只有霜中败叶, 败:衰败,枯萎。 零落难堪(kān), 零落:稀疏,不集中。亦作“零零落落”。难堪:难以忍受。 似成弃物矣; 弃物:抛弃不要的东西,犹言“废物”。○欲扬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扬于抑中了。 乃摘而藏之, 乃:副词,表转折。然而,可是。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备:准备着供(使用);经年:长年,整年。○即使败叶,亦复有用。前后两句,一实一虚,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上为四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四:败叶予人的可用之处。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邑之观, 是:指示代词,承上起连接作用,可译为“这样看来”。也者:语气词连用,起强调主语的作用。耳目:偏义复词,此处专指目,耳无义。○紧扣“可人”二字,承上进行综合说明,先言其观赏价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说之内容。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次言其实用价值,包举前文“可口”、“可用”分说之内容。行文前后钩连,一一对应,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细针密线,结构谨严。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五谷:古代对五谷有多种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兼:兼有,同时具有。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在前文综合的基础上,再与“五谷”、“百花”作一比较,从而推断出结论,揭示全文中心思想。上为五层,总结全段,点出题旨。
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处,从而说明芙蕖的种植之利极大。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与首段“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遥相呼应,言作者对芙蕖之极重极爱。 无如酷好(hào)一生, 无如:无奈,用于转折句的开头,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如上文所愿。含有“可惜”的意味。酷好:极爱。酷,甚,极。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半亩方塘:语出朱熹《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依托。此指芙蕖得到寄托。 仅凿斗大一池, 斗大:象量粮食的斗那样大。此处是极言其小。 植数茎以塞责, 茎:根,株。塞责:本谓抵塞罪责,弥补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又时病其漏, 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渗水为病。病……,以……为苦。 望天乞(qǐ)水以救之, 望天乞水:盼天下雨。乞水:求雨。 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殆:大概。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样,随便处置。此四字由成语“草菅人(民)命”衍化而来,因为这里说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为“其”字。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语气。○慨叹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养其生。
写作者视芙蕖为“四命”之最,为酷爱芙蕖智不能得半亩方塘为之安身立命而不胜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