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楷书以及怎么练楷书
天灵灵地灵灵,看见本文你最灵,你会不会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起来学习什么是楷书,以及怎么练楷书对应的知识点吧。2024
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因此而得名。
楷书是从古隶演变而来的。初期楷书仍然残留极少的隶笔,横画长而直画短。在北魏前后的一段时期中,楷书的时代共性感很强烈,艺术个性也是千姿百态。
“楷”,本来是一种树木的名字,即黄连木,其枝干疏而不屈,因而引伸其意义为“刚直”、“典范”、“法式”、“楷则”,据此意义则“楷书”实际上是指那些工整的书体。不论任何时代,凡是当时的工整的书体,皆可谓之楷书。
楷书字体分类:
1、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2、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楷书什么意思
楷书,亦称今隶、真书、正楷、楷体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传由汉章帝时王次仲以汉隶作楷法,是隶书的变体,其字形较为平直正方,
去除隶书笔划尾部的挑法及蚕头燕尾的笔法,不写成扁形,结构不合“六书”原则。在现代,楷书仍是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楷书在古代又称正书。“正书”一词的由来,最早可见于宋代的《宣和书谱》。“正书”和“真书”同音。
“正”字从“止”从“一”。因此“正”字有建中立极,不偏不倚,止于最好的地步的意思。英文等西方文字的“Regular script”等词组也系从“正书”一词翻译而来。
扩展资料: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唐,柳公权(柳体) 柳公权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陕西人,出生于颜真卿之后。他的楷书构体严谨,刚劲有力。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人称“颜筋柳骨”
元,赵孟頫(赵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什么是楷书?
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字体,把扁形的隶书改造成了正方形的“方块字”。由于它具有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结构规范的特点,可以作为识字摹写的楷模,因而被称为楷书。
楷书形成于东汉末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至唐朝时臻于法度完善。
楷书分为小楷与大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扩展资料:
楷书历代名家
楷书写起来比隶书简便、快捷,又比草书规范、易识,所以自汉未产生以来一直被作为标准字体而广泛应用,实用价值很大。
历代楷书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四大家为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
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
颜真卿的书法有早期、晚期之分,50岁以后才形成刚劲、雄浑的显著风格。他的大字楷书尤为雄健,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其书品与人品颇为贴合。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唐懿宗咸通六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