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_汪氏家谱
天灵灵地灵灵,看见本文你最灵,你会不会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起来学习汪氏,以及汪氏家谱对应的知识点吧。2024
汪在百家姓中排第几位?
汪在百家姓中排第57位。汪姓,上溯至夏朝,距今近4000年。按今汪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57位,占全国百家大姓总人口的百分之0.38。
汪姓族人自得姓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繁衍到了全国各地,而且是人口众多。1970年台湾省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进行统计显示,汪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百分之0.38,据此推算全国当有近500万人姓汪,按人口多少排列为第57大姓。
历史上汪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汪姓最初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地区。两汉至唐朝,汪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皖,赣,浙,苏地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望族。
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合肥,安庆,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汪姓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清初汪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的皖、赣、浙、豫的汪姓聚集地。分布在安徽,江西,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百分之77。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这两省又集中了百分之13的汪姓人口。
汪姓的来源和历史
汪姓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源流一:古代的国名或国君名作氏。如夏商时期的“汪罔国”,春秋时期鲁国王族姬汪后裔和唐朝时越国公汪华后裔。源流二:少数民族汉化改变姓氏。如唐朝西域沙陀突厥汪古部改称“汪氏”,“洪衮氏”、“汪古氏”也改称“汪氏”,蒙古族满族等一些本民族姓氏改为“汪氏”。源流三:宋朝翁氏赐子姓为汪,后裔延续成“汪”姓大家庭。源流四:古代汪水周围生活的居民称“汪氏”。
汪姓在宋朝以后不断发展绵延,为中国南方典型大姓。大族家风首先体现在重视德用方面,以德治家国。如宋代忠贞报国刚正不阿的著名政治家汪藻、汪应辰。其次体现在对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视上。如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汪琬,清代善于写诗篆刻画梅的全才汪士慎。还体现在注重和睦家庭上。如安徽张家嘴汪氏便谨遵“睦族志高远”的祖训。
汪姓的由来
源流一: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汪罔,古国名,汪罔国后为楚国灭之,国人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氏。汪罔氏又名防风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
源流二: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 西突厥 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 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族汪姓的。
源流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汪芒国,取自姬姓鲁国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这在除改姓汪氏外的所有汪氏宗谱中都能得到印证。
源流四: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汪,古河流名称,亦称潢水。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潢水一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汪水,是中原地区民间自古就俗称的“小黄河”,源出今湖北省的麻城五脑山,东流经河南境内,最后汇入淮河。在汪水流域的住民,很早就以河流名称命氏,称汪氏,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