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是什么意思以及大年初一烧鞭炮寓意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是什么意思,以及大年初一烧鞭炮寓意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一的早上为什么要放鞭炮?
初一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所以初一的早上放鞭炮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放鞭炮: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大年初一为什么放鞭炮 为什么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
1、大年初一打开大门时要放鞭炮,其实是迎喜神。喜神,顾名思义,就是能给人带来一年的喜事和好运的大神。
2、据说,喜神是一个女子,修道成仙,就成了喜神。喜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口就笑,能给人赐福,让人们在一年之中得到欢乐和吉祥。南方人过年时,都要迎喜神。
3、大年初一天明之前,家里的男主人点上香火,打开大门,然后鸣放爆竹,并且对着吉利的方向,拜上三拜。这样,在门外等候的喜神就悄然进屋了。
4、有的地方,据说男主人还得朝着吉方,走上一段路程,才能把正在路上的喜神迎到自己家中。有了喜神进驻家中,这一家一年都好运,喜事连连。
5、在民间,开门放爆竹,还有些这样的讲究,放三个大爆竹,叫“连中三元”;放四个大爆竹叫“福禄寿禧”;放五个大爆竹叫“五福临门”;放六个大爆竹叫“六六大顺”。爆竹炸开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大年初一早上为什么要放鞭炮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美酒。”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要放开门爆竹,又叫开财门,一般放一挂鞭炮。若未放开门爆竹就出门去,视为不祥。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吃团年(团圆)饭,放关门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挂鞭炮,然后合家围坐谈笑、吃杂食、守岁到半夜或天明。
为什么在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美酒。”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要放开门爆竹,又叫开财门,一般放一挂鞭炮。若未放开门爆竹就出门去,视为不祥。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吃团年(团圆)饭,放关门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挂鞭炮,然后合家围坐谈笑、吃杂食、守岁到半夜或天明。
古历正月初一放炮是什么意思?
大年初一放的炮叫“开门炮”,也叫“开财门”,俗话说的好“放了开门炮,财神要来到”,所以正月初一放炮就是迎接财富吉祥,讨一个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