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_种姓制度是什么人建立的

国学陈无法无天 2024-08-11 09:32:58 109阅读 0评论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种姓,以及种姓制度是什么人建立的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什么是“种姓”,“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原为“宗族”之意 ,后来随佛教传入中国,有时被转用来称呼瓦尔那 。然而到19世纪西学东渐以后,“种姓”又成为“caste”的中文翻译 。

于是,在中文世界出现用词混淆的情况:“种姓”既可以是指印度教经典所叙述的“vārna”(即瓦尔那,原义是颜色),也被用来指涉实际生活中运作的“Jāti”(即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种姓制度是一种以宗教为中介的分工制度,这种制度是世袭的,雇主与雇员的关系是世袭的。这种制度有趣的地方是:同一种工作,如果只是自己偶尔在家中做做的话,则不像专业那么有污染性;同一种工作,在不同地区,态度也不一样。

例如理发师,在印度南部,因为要负责丧礼事情,所以极度不洁;但在印度北部,因为不用负责丧礼事情,地位较高。

扩展资料

种姓制度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种姓是什么样的意思?

种姓是一种古代的社会制度,基本上每个人都被家族的背景给限制了,并且以一个代码做为社会阶层分配。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地区采取种姓制度,例如:印度 。

种姓_种姓制度是什么人建立的

种姓怎么读 种姓如何读

1、种姓的读音是:Chóng。

2、种姓出自仲姓,为周代仲山甫之后,为避仇所改。据《通志·氏族略》载:“种,本仲氏,以避难改载仲为种,望出河南。”

3、种姓本为仲氏,以次为氏。仲为排行第二。周代王室重臣仲山甫(一作仲山父)的后人,为避仇改为种氏。种氏家祠地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种庄村。

4、种,作为姓氏大部分读Chóng,如宋代有种师道。其他支种氏依然读作zhòng,种(chóng)姓与种(zhòng)姓原本不是一个姓氏,因汉字简化而合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