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野及邝埜拼音

国学陈无法无天 2024-03-09 13:16:29 271阅读 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邝野,以及邝埜拼音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明史列传第五十五译文

邝野(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明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派邝野前往查访。大家认为将要大兴牢狱捕获人犯,而邝野只是抓获几个豪民就回来了。上奏皇帝道:“南京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惊害怕,金融制度畅通了。”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坏一事得到了整治。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野追究查办,邝野向皇帝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营造北京时,服劳役的有数万人,皇帝命邝野监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

永乐十六年有人说秦地百姓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提拔邝野任陕西按察副使,皇帝授予他权力见机行事调兵剿灭。邝野向皇帝禀告了诬陷之事,皇帝下诏书诛杀了诬告之人。宣德四年赈济关中遭受饥荒的百姓。在陕西任职较久,执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简约。父亲去世守孝结束,朝廷提拔他任应天府尹。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征取的田税全都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正统十年晋升为尚书。旧制筑城设卫的地方,自百户以下当替换的人,一定要到京城去考试,由于路远而自己不能筹足路费的,一辈子不能得到替换。邝野向朝廷请示这些人到各自的都司处考试,让每个人都得到便利。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野向朝廷请示做好防备,又和朝廷大臣商议防备方略,请求增加大同的驻军,挑选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当时朝廷没能采用。

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皇帝亲征,不与朝廷大臣商议可否。诏书下达,邝野上疏道:“也先进犯,派一个边将足够控制局面。陛下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皇帝没有听从。随从帝王的车驾出关之后,力请皇帝回朝。王振十分愤怒,命令他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随皇帝大营出行。邝野在行军途中掉下马来几乎摔死,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就医。邝野道:“皇帝亲自出征,怎么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动呢?”车马驻扎在宣府,朱勇战死。邝野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回复。再一次到皇帝处上奏请求班师。王振大怒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再讲处以死罪!”邝野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惧死罪?”王振命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扶出大帐。邝野与佐相对在帐中哭泣。第二天,明军战败,邝野被杀死,时年六十五岁。

邝野为人勤劳廉洁正直谨慎,非常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做句容教官,教育邝野甚严格。邝野在陕西做官时间很长,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于是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父亲很愤怒:“儿子做宪司(提点刑狱司),而父亲做考官,怎么可以防闲?”急忙寄去书信责备他。邝野曾经寄给父亲一件衣服,父亲又回信责备道:“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封好之后交还给他。邝野拿着书信跪着诵读,哭泣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朝廷赠与邝野少保一职,让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朝廷赐予谥号为忠肃。

邝野及邝埜拼音

Q﹕姓邝的历史名人﹖

邝露:字湛若(1604-1650),号海雪,明代广东南海人。工诗文,擅书法。崇祯七年(1634年)因得罪南海知县而亡命广西,曾游于岑、蓝、胡、侯、盘五姓土司,受瑶族女将云郸娘聘为书记,有机会深入了解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写成《赤雅》一书,对研究广西古代少数民族及山川古迹有重要参考价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城,抱古琴、古器、古籍自尽。

邝野:字孟质,明代宜章(今湖南宜章)人,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父邝子辅任过安福县令,后任句容县教谕(学政官)。《明史·邝野传》记载了邝子辅批评教育邝野的故事。邝野为人处世勤勉、廉洁、端正、谨慎,对父母十分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是句容教官,他对邝野教育十分严格。邝野在陕做官时间长了思念父亲,就打算聘请父亲到陕县去做乡试考官,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说:“儿子是那里的御史,而父亲却去做考官,这样我还怎么能够受到限制和约束呢?”于是就很快写信对儿子进行批评责备。还有一次,邝野给父亲寄去一件粗布衣服,邝子辅又写信对儿子进行责备:“你执掌刑法,应把精力用在洗雪冤案和办理积案上,这样才能不愧于自己的职责。你从哪里弄到这件衣服拿来砧污我?于是把布衣包裹好又寄还给邝野。邝野收到父亲信后,流着眼泪诵读,接受父亲的教诲。

邝曰广:明代襄阳推官。广东番禺人,耿介自持,善理冤狱。崇祯十四年,献贼围城,与副使张克俭同御贼,中刃死。妻谭氏、妾季氏同二女被害。子逢明、逢泰,同殉节。

补充: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二:

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2、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