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卖身节的词条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卖身节,以及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2024
东坑卖身节是几月几号
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
早在2007年11月“卖身节”就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卖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是中国岭南地区流传最早的“劳务集市”。
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卖身节”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有田地的财主就会前往村前挑选“卖身”青年,“卖身”因此得名和流传。
广东东莞风俗介绍是什么呢?
广东东莞风俗介绍:
1、东莞卖身节
卖身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每年二月初二开耕节,没有土地的农民自发来到东坑找雇主,茶摊、食挡、小农具、日常用品、农贸物资、杂物随之而设,形成了卖身节。
解放后成为集工商、农贸、文化、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民众节日。近年,由镇政府推广,成为东莞市独有,最具民俗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2、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每年农历五月,东莞市水乡各镇区都有自己一个龙舟节目。东莞的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都夺得金杯。沙田镇还获得中留龙舟协会授予的“龙舟之乡”称号,在东莞市,龙舟竞渡早已发展成为一项群众踊跃参与的大型体育活动了。
3、东莞荔枝节
每年蝉鸣荔熟的季节,荔枝产区都举办各种形式的荔枝节、荔枝品尝会等活动,成为招商引资、联络乡情的盛会。各大旅行社也纷纷组织以啖荔枝为主题旅游观光专线,使城市人亲临果林、亲摘荔枝、亲尝佳果,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横沥牛墟
横沥牛墟有400年悠久的历史,是广东省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之一。伴随牛行的发展,集结了一批能熟练评估牛只价值,熟悉牛生意秘诀的“牛经纪”。
5、春节游黄旗
黄旗山俗称黄岭,海拔185米,是东莞市区内最主要的山峰,故又称主山。宋代建有黄旗古庙,黄岭道院等多处古迹,是人们朝拜、朝圣的山,所以又称朝山、祖山。自古以来,东莞人就有到黄旗山朝圣的风俗。
每年春节,人们扶老携幼,结伴而行,纷纷登山踏青。山下庙会如市。妇女们到黄旗古庙拜观世音,祈望观音送子,到黄岭道院拜三清宫主,越传越广,甚至邻县的人也慕名而来。
卖身节的来历
“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着明清之前开耕,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塘唇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
卖身节又称翻身节、遇仙节,是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汉族民俗和民间宗教节日,起源于明末清初。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起源于明末清初。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在东坑,有“卢家地,谢家田”的著称。连接寒溪江畔,一条青鹤小河得天独厚地成为当时贯通省城的运输大动脉。广州、东莞、石龙、惠州等货船常到东坑。东坑麻石街卖糖墩成为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中码头。蚕桑种养、蔗糖加工、谷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继兴起。尤其夏收夏种之后,一河两岸,斗蟋蟀的蟋寮,连绵一片。
节日习俗:
省港粤剧红伶频临东坑闹市,载歌载舞,灯红酒绿,人称为“小澳门”。特定的运输环境,特定的农耕需求,谱写成了一曲“二月初二”。“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真是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说要遇仙,真是盛会空前。
东坑“二月初二”它曾几经沧桑,这个名为“卖身节”又名“遇仙节”,后改为“翻身节”。近年来,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趁欢乐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东莞东坑卖身节的由来
卖身节又称遇仙节,翻身节,是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地方民俗和民间宗教节日。卖身节起源于明末清初,东坑卖身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东坑镇举行的民俗活动。相传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天,东坑镇的塘唇村一卢姓大户雇长工耕作,人们闻之前来受雇“卖身”,而其他大户亦前来挑选工人、逐渐形成规律,其间人来人往,商贸成行,逐渐形成集工商、农贸、文化、娱乐、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传统文化节庆活动。
东坑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中部,东与常平镇交界,南接大朗镇,西至寮步镇,北邻横沥镇,西北与茶山镇相连。辖区总面积23.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坑镇常住人口为187877人。
东莞一般指东莞市。东莞,简称“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10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总面积2542.6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53.68万人,城镇人口971.91万人,城镇化率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