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中元节是啥意思及2024年7月15中元节有什么讲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9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7月15中元节是啥意思,以及2021年7月15中元节有什么讲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2024
7月15日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起源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7月15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7月15中元节指的是一种节日,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一般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另外中元节的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含义。
7月15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7月15中元节意思简述
1、7月15中元节就是俗语中所说的“鬼节”。
2、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