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以及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在哪里流行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9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在哪里流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2024
十月初一是什么节?
寒衣节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
在冬天到来之前,群众选择向祖先“捎包袱”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表现。“烧纸”一直是平民祭奠祖先的方式,因此才会出现大批市民在街头为祖宗“烧纸钱”的现象。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这天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
“寒衣节”的实质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烧纸钱”的习俗是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人表达感恩的重要方式,应当得到尊重。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导读: 有些节日很容易被记住,因为有醒目的寓意,加上休假日,大家都有机会去了解。而有些则相对容易被忽略。北方,农历的十月初一这天可是很隆重的,尤其是住在村子里的很早就会起床去山上祭祖,那么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各地习俗
1、广西
广西南宁,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坟,举行冬祭。此时天气渐冷,人们制纸衣焚化于坟前,叫送寒衣,以表示关怀追缅先祖之情。
2、山西
山西部分地区一般要到坟地进行,雁北地区和晋中遥等地,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首诗:“粘纸成衣费剪裁,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能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写出了送寒衣的情景,其传说提出了疑问。吕粱地区民间家家用彩纸剪衣到坟上焚化,称“送寒衣”。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傍晚到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意为救济些无人祭祀的绝户摹嚷,以免送给亲人的寒衣等物被他们抢去。山西讲究服斩衰的儿女,孝满三年,十月初一换常服。迁坟合葬也习惯在十月一进行。十月初一,民间妇女忌出行,多数人这天会吃荞面、莜面。
3、河南
在豫西一带,当日晚饭后,人们端上托盘,或提个竹篮,放上用五色纸做成的“衣服”和“阴钞”及一碗饺子,来到自家大门外或大路边致祭。先用草木灰撒五个圈,以代表祖宗五代;一边另撒一个,代表那些“孤魂野鬼”。灰圈要留口,面向坟墓方向,然后口念祭语并烧掉“衣物”和“阴钞”,把饺子连汤泼洒到纸灰上。如果没有墓地或亲人在外地的,则在十字路口处画圈烧纸钱、纸衣,为先人送衣、送钱。许多地方还在门口路边放置灯盏,为鬼魂照明,俗称“放路灯”,郑州人称“放散灯”。随着大多迷信活动的废止,大部分地区只是在“十月一儿”烧纸送衣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十月一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十月一是寒食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的节日,也有人把它称为鬼节,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由来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寒食节。相传晋文公重耳被逼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颗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