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_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白露节气,以及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2024
关于白露节气的知识
1、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
2、秋季的前两个节气立秋与处暑,还是酷热天气,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造成“三伏”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之后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干燥的西北风造成深秋之后气候干燥。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民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描述了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3、秋季的前两个节气均闷热,秋季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自白露节气起渐渐趋向凉爽、干燥。随着进入深秋,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4、物侯
白露节气过后,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在中医上称为“秋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等症状。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白露的“露”是一种自然现象。节气至此,白昼阳光尚热,水汽蒸发,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进入凉爽,“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进入“白露”,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5、天气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什么是白露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这时,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白露是什么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