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为了纪念谁以及寒食节为了纪念谁的历史小故事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寒食节为了纪念谁,以及寒食节为了纪念谁的历史小故事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 介子推 。
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 寒食节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习俗: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2、拜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3、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_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