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英文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天灵灵地灵灵,看见本文你最灵,你会不会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英文对应的知识点吧。2024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具体含义: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独创的文化遗产,是他们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能够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人民从事季节性农事活动,从侧面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进行划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自秦代以来,中国一直以来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
雨水:这个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所以称之为雨水。
惊蛰:在古代称之为“启蛰”,蛰本意为藏。在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在冬季蛰伏冬眠的动物纷纷惊醒,开始了新一年的活动。
春分: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春分之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清明:清明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在《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称之为清明。清明时节天朗气清,草木繁茂。
谷雨:它源于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谷雨过后意味着春季的结束。谷雨时节气温快速升高,雨量充足,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寓意着夏天的开始,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炎暑将至。
小满:意味着夏季成熟的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是还未达到成熟的条件。
芒种:其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代表着麦类等有芒作物进入了丰收时节。
夏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光照时间最长。
小暑:俗语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预示着从小暑开始,气温就炎热起来了。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暑气较重。
立秋:立秋时节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处”是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白露: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变凉,晚上草木会有凝露,所以叫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下降,露水森森,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变冷,植物叶子上开始结霜,霜对作物生长影响较大。
立冬:立冬预示着冬季的到来,气温下降。
小雪: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气温下降,开始降雪。
大雪:北半球昼短夜长,降雪量增加,地面有积雪的现象。
冬至:北半球一年白昼最短的时间,并开始进入一年中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气温降到更低,有寒冷的感觉。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有数九严寒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