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道者以及见道者是什么意思

阳宅勘测 2023-07-05 15:43:18 160阅读 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8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天灵灵地灵灵,看见本文你最灵,你会不会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起来学习见道者,以及见道者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吧。

本文目录一览:

语文,这句话什么意思?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

佛说:“人怀爱欲,不能见道,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佛大慈悲,佛本来就是讲一句话,我们都应该明白的,又用譬喻来解释。“人怀爱欲”,爱这个东西、爱那个东西,爱好、爱坏;有欲望,钱的欲望、吃的欲望、女人的欲望、色的欲望、香味的欲望,等等的欲望。只要你产生一点爱的心,爱楼房、爱汽车、爱水、爱药……你有一点爱的心,就不能见道。

见道者以及见道者是什么意思

如何是圆满地道(道阶次第):法王讲述五道十地功德特征

平时,我们都自认为是修行人,那就要往里观察一下,现在我们修到什么程度了呢?大乘里面讲五道十地,我们如今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呢?每次发愿回向后,念圆满地道功德已,惟愿速得金刚持.圆满地道是那些呢?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 十地:指见道位的初地菩萨、修道位的二地至十地菩萨. 慈诚罗珠堪布曾说:如加行道.在凡夫道里这已经算是修得非常不错的了.从密宗的角度看,他的生起次第已经修到可以非常清楚地观想本尊,不但是心里面观想得清楚,而且可以亲眼目睹本尊像,无论是忿怒本尊还是寂静本尊都修到这种程度;在圆满次第上,他已经修到气脉明点全通了;在证悟空性方面,他已经悟得非常不错,只是对大光明还没有现量证悟,即没有证得一地、没有见道.仅管如此,经书上讲得很清楚:他若犯密乘根本戒而不忏悔的话,就一定会堕落.

今天在座的各位,是资粮道,加行道,还是根本就没有入门?!加行道最低的层次是从无造作的菩提心开始.当一心一意想要利益众生,有了为众生而成佛的决心以后,才有了不造作的菩提心,这是加行道的第一步.现在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菩提心呢?若没有,我们就根本没有入门,还在大乘佛教的门外,我们就是凡夫中的凡夫.以下为法王嘎玛巴在《解脱庄严宝论》关于五道十地讲说道阶次第 修行从最初发菩提心,然后精勤菩萨学处,就能一步一步的趋入菩萨之地、道次第了.菩提道之阶次摄言之可如下颂:“资粮、加行道,见道及修道,圆满究竟道,五道至圆成.”《菩提道灯论》,释五道时说: “下、中二类根器的人,最初学佛之时,先示以佛法之基础,然后使之启发行、愿二种菩提心,然后教以精勤集聚福、慧二种资粮.如是教示资粮道的教法.这样努力,渐次契证诸法空性,就能进入加行道"暖"位了.然后证入初欢喜地等见道、修道及究竟道等阶次”一、资粮道 一个具有(大乘)种性之人,最初发了大菩提心之后,向上师求得口授(修习福慧二行),乃至未得智慧暖相之前,这一阶段之善行、努力统名为资粮道.在这个阶段中,行者之宗教体验可以分为四个重点:欣乐佛法,增上意乐,实际体悟和心有所得.为什么叫做资粮道呢?这是(因为)要使行人成为堪能产生证悟暖相之法器而修福慧资粮,所以叫做资粮道;又与解脱相应,是为(诸)善法根本,故名资粮道.在这个阶段中,菩萨致力于十二种法要之修持:即四念住、四正断和四神足. 四念住是: 身念住:以正念观察身体.

受念住:以正念观察六尘、六识之感受.

心念住:以正念观察此心.

法念住:以正念观察(心所思法). 这是小资粮道(初阶)时,所着重修持之法. 四正断是: 令已生起之恶法速疾断除,

令尚未生起的恶法或罪业不要生起.

令未生起的善业能够生起,

和令已生起之善法增长. 这是中资粮道(中阶)时,所着重修持之法. 四神足是: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摩地和观三摩地.这是大资粮道(后阶)所着重之修法. 在一般供养护法神的仪轨里,有一句三足的骡子与三足的马.我小时候曾想,只有三只脚的骡子或马,它走路的时候怎么走?三只脚,比方两只肢在前面,一只脚在后面,这样怎么走呢?我一直想不通.后来才发现不是如此.三足就是和我们这边讲的四足一样,在供养护法神仪轨里讲的具有三足的骡子和马的意思,是护法神骑的骡子与马具有三种特点,第一、具有神足;第二、具有风翅膀;第三、具足快速力,是这样子的.它的意思并不是说长了三只脚,意思是说具有三种功德的骡子和马.同样这里四神足的意思是说我们经过修行的过程,获得四神足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身上长出了新的四只脚,而是说我们获得了四种神足的一种功德. 二、加行道 加行道是在资粮道究竟以后之进一步阶段.此时能证悟四圣谛法及其随顺抉择之四支分.此中有四位,即:暖、顶、忍、世等一法等位. 为什么名为加行道(或相合道)呢?那是因为此阶段之行人能契合真谛之证悟的缘故(或邻近真正见道位之前阶之故),所以叫做加行道(或相合道).在暖位和顶位之时,会具足五根,即:信根、精进根、正念根、三昧根、智慧根.在忍位和世第一法位时,会具足五力:即信力、精进力、正念力、三昧力和智慧力. 三、见道 见道者,是在“世第一法”位之后,以止中修观四圣谛,因而生起同等之胜观.如观苦谛时,生起(对现世之满足)知苦法之忍相,对苦之事实知其为“真法”之智慧,对苦谛引生进一步之推广了解(知色界、无色界亦是苦相)之智慧,对此苦谛认知其确为真实之认知.每一圣谛皆有四种观察,故总其为十六种心,刹那之觉智和顺忍. 为什么叫做“见道”呢?昔所未见之圣谛,如今已见,故名见道.在此位时具有七觉支:正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乐觉支、轻安觉支(或清净觉支)、三昧觉支和平等觉支. 四、修道 修道位是指在见道位以后,迸而获取之各阶位.此又可分为世间(修)道和出世间(修)道两种.初项,世间修道者(是指住于此位之菩萨,仍旧修习)与世间共之色界初、二、三、四禅和无色界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定,需要修习这些禅定的作用有三: (一)降伏修道位所断舍之诸烦恼故.

(二)成就四无量心等殊胜功德故.

(三)为出世道(之修行)作基依故. 出世间修道:这是指缘于二种智慧之随顺修习止观法.见道时,四谛中之每一谛皆各有忍法和智法四种合成,四四一十六位,其中八位属于忍法,另八种属于智法,为修道位所属,计四禅定,无色界之(初、二、三)定及四无量心等,依彼而修习之止观也.若为契悟法性而修观者,则属于法智;若为证入智慧而修观,则为悟智.非想非非想处定之识,蒙昧不明,所以属世间定摄(不能用于修道).何以故名为修道?于见道时之真如悟境数数修观(使增上广大),故名修道.此阶段具足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五、究竟道 究竟道者即是金刚喻定(或喻如金刚三昧)确知以后,无复再生(于轮回),或知无生之自性.金刚喻定者即是超过修道位之最后阶段,为相合道及无障碍道之总集也.此三昧无有任何障碍,坚实、稳固、一味、遍满,喻似金刚,故名金刚三昧.无有障碍者,世间各种违缘不能动也;坚实者一切诸有不能坏也;稳固者,诸妄念不能动也;一味者,其相一味也;遍满者,缘观一切所知法之总相真如也.得此三昧后,以证悟四谛之胜智抉知,从此无复投生于轮回,烦恼集谛之因已断尽故.知无生者,以证悟四谛之胜智缘观苦果已尽,无复再生苦果故.或简曰,因已消尽,无复再生果故.何以故名为究竟道耶?学处究竟故,已至涅槃城,道究竟故,此究竟位具足无学位之十法:即:无学正见乃至无学三昧等(八种无学正道,以及无学解脱及无学正智)(合共为十)此十种无学法者皆属五种无漏蕴法所摄.(例如,无学)正语、正业、正命三者属戒蕴摄;(无学)正念,正定属定蕴摄;(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属慧蕴摄;正解脱属解脱蕴摄;正知及解脱智则属于见蕴摄也. 菩萨地道 前章所言之五道亦可释为:十三地或十三个阶次.颂曰:“初修学地诚信地,菩提萨埵之十地,以及究竟之佛地,总共说为十三地.” 《菩提道灯论》云: “欢喜及其他等地……”‘欢喜’是指(见道)之初地,‘其他等地’是指前面之资粮及加行二位,和初地以上之其他等十地也.” 初修学地:是指资粮道位中,自己的身心尚未臻于成熟之阶段. 诚信笃行地是指加行道时,于空性之体、理具足,(异常)诚信之阶段.此时凡是与波罗蜜多不相应之法,如悭吝等见(性)所断之烦恼,以及迷妄之所知障等,皆能降伏,令不现行. 菩萨十地,是指初欢喜地至法云地等十地诸阶位,《圣十地经》云:”诸佛子!十地者诸菩萨之十地也,如:菩萨欢喜地……离垢地……等是也.” 初欢喜地:乃第一次见道时,证空性之阶段.后二地至十地则为修道阶段.修道的意思是说串习、修习那初地所证之真如空性,使之成熟圆满的意思. 菩萨十地(或十个地阶)皆有总别二法.总法又分三:地阶之体性,地阶之语义和十地差别之因. 地阶之体性者:以现证法无我理之(出世)智慧偕同与彼相应之三昧,以此(定慧二轮)致力于(菩萨)学处者是也. 地阶之语义者:住于某一地时,以彼地阶之功德而进升至更高之地阶,故名为“地阶”.用譬喻来说:住于某地之智慧而(身心)享受之,就像牛圈中的牛,享受反刍时一样;乃(?)智着本身所行之道路,就像跑马场地一样;此(出世)智慧及一切功德之出生处,好象沃田一样.因为这些缘故,所以称之为“地”. 十地各各之原因者:此就证悟之深浅或成熟与否而区别者也.各地之不同类别,现以九门特征而论之: (一)定名特征,(二)名义特征,

(三)习成特征,(四)修行特征,

(五)清净特征,(六)证悟特征,

(七)所断特征,(八)投生特征,

(九)威力特征. 初地之名称特征 欢喜地 初地之名义特征: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名为欢喜地.《庄严经论》云:“接近大菩提,能成利生事,心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 初地之习成特征:于一切时处,心无虚伪或欺诈等十种法皆得圆成.如《现观庄严论》中所云者. 初地之修行特征:住于此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十地经》云:“住初地菩萨于十波罗蜜中,偏重布施度,非不修行其他波罗蜜多也.” 初地之清净特征:《十地经》云: “欢喜地(菩萨)视野广阔,以本愿力故诸佛现前,众多百千万乃至万亿那由他如来皆悉现前.见诸佛已,生殊胜广大心,恭敬、供养、承事如来及其僧伽.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于诸佛所听闻正法,受持勤修,以四摄法成熟众生……,多劫供养敬事佛法僧,教导有情众生使其成熟,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以此三因广大功德而得清净.如彼金匠锻炼金块,越锻越纯,成办精品,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诸善根,清净身心,诸业成办.” 初地之证悟特征:大体而言,十地之各地于根本定之证境皆相同一致,其不同者在后得位(之功德).分别言之,初地悟人法界之平等性,因而获证自他之平等性,此点《辨中边论》中亦曾说及“普入”之义. 初地之所断特征: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八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之所断法.因现证法性故,此诸烦恼皆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也.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之投生特征:住于此地之菩萨,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宝蔓论》云: “于此成熟故,为转轮圣王.”但此亦仅就其法尔自性而言者.其实,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如本生经》中所训示者. 初地之威力者:经云: “菩萨住欢喜地,意乐增上发大精进,若得出家,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种三昧入正定聚,能见百佛得其加持,决定胜解,能动摇百世界,往游百佛刹,显现百世界,成熟百众生,住世百劫,能知百劫前际后际,开显百种法门,化现百种化身,每一化身具足百数弟子眷属,普皆显现” 二地之名称 离垢地是也. 二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不为破戒之障所污染,故名为离垢地.经云: “不为破戒染,故名离垢地.” 二地之习成特征:住此地菩萨圆满持戒,精勤律仪,报恩等八种善行.颂曰: “持戒报恩及忍辱,欢喜雀跃大慈悲” 二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普修十种波罗蜜,特于持戒波罗蜜偏重修持. 二地之清净特征:上述之三因中,广大善根能得清净.经云: “譬如金块,若彼金匠能如法锻炼,以火熔冶则能净除一切杂质而得纯净.二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善根较前更为广大清净,堪能作业.” 二地之证悟特征:此地菩萨能证悟法界最胜义.自念:“我应精勤努力,现证一切法究竟圆满义.”此即一切义理中最胜之义. 二地之所断特征:从烦恼障之角度而言,二地至十地之间,修道所断之烦恼障共有十六.其中属于种子性者,尚未能断除而置之.现行之烦恼则皆能降伏之.从所知障之角度而言,则尚有染污,尤待净除. 二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于四大部州为自在转轮圣王,能使众多有情,不作十恶,奉行十善,其福报之果相有颂曰: “以七宝庄严,成利生轮王.” 二地之威力特征:能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证入千种三昧. 三地之名称 发光地. 三地之名义者:言住此地菩萨能开显法门及诸三昧,能使众生得广大法见,故名发光地.如颂云: “使法见广大,故名发光地.” 三地习成特征:具闻法无有厌足筹五种德相.如颂曰: “闻法无厌足,于法捐利养” 三地之修行特征: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特于忍辱波罗蜜精勤修持. 三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述,以三种因而得清净广大善根.经云:“如彼善巧金匠,能陶冶金块不减本量,尽诸暇疵.住三地菩萨亦复如是,住于善根,离诸盖障,欢喜清净,诸事成办.” 三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悟入法性及彼相应之法,实乃最胜之真理.为闻此法一颂一句,不惜身命,愿投三千大火聚中,如经所云. 三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帝释天王,能善巧降伏诸众生之贪欲烦恼.经云: “天王甚善巧,能降诸贪欲.” 三地之威力特征:能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证人十方三摩地等等. 四地之名称 焰慧地. 四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有以菩提分相应诸法,智慧光焰照耀,能焚二障,故名焰慧地.颂曰: “有火光明智,能焚二种障,不违菩提法,故名焰慧地.” 四地之习成特征:此地菩萨有常住山林等十种德性.颂曰: “常住山林贪欲小,知足清净持戒律” 四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精进波罗蜜偏重修习. 四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述,以三因力而能清净广大善根.经云: “譬彼金匠能造纯金,变铸种种庄严花巧,非彼顽金所能比拟.住四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广大)善根非下地诸菩萨等所能比拟者.” 四地之证悟特征:此地菩萨因证入一切无执之理,故于法无贪爱. 四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夜摩天王,堪能摧伏一切众生之坏灭见.颂曰: “为夜摩天王,于诸坏灭见,悉能摧伏之.” 四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万三昧. 五地之名称 难胜地. 五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努力精勤教导众生,使之成熟,而诸众生反作种种逆行.菩萨见此不生烦恼,此二事者实为甚难,而菩萨能之,故名难胜地.颂曰: “能成利生事,又能护自心,此实甚艰难,故名难胜地.” 五地之习成特征:为利益故于成家结友等十法,此地菩萨皆悉远离之.颂曰: “家庭及亲友,贪恋复爱慕,喜住闹处等,菩萨皆远离.” 五地之修行特征: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禅定波罗蜜偏重修习. 五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述,以三因力,使诸善根广大清净.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技巧净冶金块,镶嵌宝玉,世难其匹,亦非他金所能比拟.五地菩萨广大功德亦复如是,以方便智慧二者观察臻于极净,非下地诸菩萨等所能比拟.” 五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证相续离言胜义,能知十种平等性. 五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兜率天王,能摧伏诸外道见.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兜率天王,一切外道见,皆能摧伏之.” 五地之威力特征:于一杀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千百万三昧等. 六地之名称 现前地. 六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而生死涅槃二俱现前,故名现前地.颂曰:“依般若蜜多,生死与涅槃,二者俱现前,故名现前地.” 六地之习成特征:能得布施等六法之圆满学处,亦具声闻、缘觉乘之六种出离法,此十二种法皆得具足.颂曰: “布施持戒及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如是六度皆圆满,(是为现前地功德).” 六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般若波罗蜜多偏重修持. 六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此地菩萨以三种因能净善根.经曰: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技巧善镶缘妙宝玉,于彼金饰,世难相匹,亦非他金所能比拟.六地菩萨亦复如是,能运善根,以方便智慧,深入观察,得获清净光明,非彼下地菩萨所能比拟.” 六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知诸法实相非烦恼,非不烦恼(非清净非不清净),彼缘起法,本无净不净故. 六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化乐天王,能善巧摧伏诸众生之现前我慢.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化乐天王,声闻难比拟,能摧诸我慢.” 六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亿万三昧. 七地之称名称 远行地. 七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所行之道乃惟一无二之路,其行(甚深)甚远,已至道之极端,故名远行地.颂曰: “所行惟一道,其道甚深远,故名远行地.” 七地之习成特征:住此地菩萨能清净除我执等二十种谬见,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等二十种觉分法,善能依止具足,如(现观庄严论所云者). 七地之修行特征:住地菩萨总修十波罗蜜,特于方便波罗蜜偏重修习. 七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种因,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一切珠宝巧镶金饰备极庄严,阎浮世界一切珠宝,难以比拟.七地菩萨亦复如是.彼广大清净善根,非声闻、缘觉,乃至下地菩萨所能比夺.” 七地之证悟特征:住此地菩萨,能证离一切言语义,知契经所言,诸法毕竟离言. 七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自在天王,于声闻、缘觉之现观成就,极为善巧.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自在天王,于圣谛现观,成博学法师.” 七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万万亿三昧. 八地之名称 不动地. 八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于有相起意念或于无相起意念,二者皆不可动摇,故名不动地.颂曰: “二种意念所难动,是故名为不动地.” 八地之习成特征:住此地菩萨能于一切众生所行皆能如实知晓,如是等八种圆成法皆得成就.颂曰: “一切众生之心意,皆能现知而游戏.” 八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愿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八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种因而得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造金饰,阎浮大王或以为冠,或以饰头,美妙庄严,其他众生所有宝饰无能比拟.八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广大善根,至极清净,一切声闻、缘觉乃至下地菩萨,难以比夺.” 八地之证悟特征:此地菩萨彻悟一切法,离念想识如虚空相,证空性无主义,不惊不怖,获无生法忍.获无生法忍故,知不增不灭义,若诸烦恼或灭或增皆不可得.颂曰: “能知不增不灭义,及住四种自在处.” 四种自在者:于无分别得自在;于清净佛刹得自在;于智慧得自在;于业得自在.第八地菩萨于四种自在中证获前二项:即于无分别得自在,于清净佛刹得自在.据另一种说法,则八地菩萨能得十种自在:即于寿命得自在,于心得自在,于资具得自在,于业力得自在,于生处得自在,于愿得自在,于敬信得自在,于神通得自在,于智慧得自在,于法得自在. 八地之投主特征: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大梵天王,善能抉择声闻、缘觉诸教法.颂曰: “彼异熟果者,为大梵天王,大千之主宰,于声缘教法,善能作抉择,余者难比拟.” 八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百万亿尘沙数三昧. 九地之名称 善慧地. 九地之名义特征:此地菩萨具各各妙明善智故.颂曰: “各各妙明智,故名善慧地.” 九地之习成特征:此地菩萨获愿无边等十二种功德故.颂曰: “清净愿无量,能识天人语” 九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力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九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种因,得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造至妙金饰,为转轮圣王冠冕、项链庄严,非余大王及四州有情所有宝饰堪能比拟.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广大智慧善根而为庄严,非诸声(闻)缘(觉)及下地菩萨所能比夺.” 九地之证悟特征:于四种自在中,此地菩萨证获智慧自在,得四种各各正明智.何谓各各正明智?《圣十地经》云: “何谓四种各各正明智?所谓法各各正明智;义各各正明智;决定句各各正明智;诸学处各各正明智.此四正智于一切明相续不断.” 九地之投生特征:此地菩萨多投生于第二大千世界中,为大梵天王,善能答辩一切诸问题.颂曰: “彼异熟果者,于二千梵主,有情诸问难,皆能善回答,声闻所难及.” 九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入千万亿无量诸佛刹微尘数三昧. 十地之名称 法云地. 十地之名义特征:住此地菩萨能降法雨,如大云聚,能降伏有情微尘烦恼,故名法云地.又,能证诸三昧及陀罗尼门法,遍满虚空如大云聚,故名法云地.颂曰: “二者俱堪能,如法遍虚空,故名法云地” 十地之习成特征:《现观庄严论》中无有解说,但《圣十地经》中云: “噫!诸佛子!如是诸菩萨乃至九地间,于无量所知法,以抉择慧分别观察,分别审择,等十法圆满修习,乃至于一切智得灌顶位” 故知十地者,即是一切智智之灌顶地也.何故名灌顶位耶?住十地菩萨,为十方诸佛光明灌顶,故名灌顶位.欲知其详,应读《十地经》.《宝蔓论》亦云: “诸佛放光明,为菩萨灌顶” 十地之修行特征:住此地菩萨总修十波罗蜜,特于智慧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十地之清净特征:如前所言,以三因力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天神大庄严宝,无需工匠技巧,出现自然美妙庄严,置大自在天王顶而为冠髻或置其颈为宝饰,其余大天诸珍宝饰,无可比拟.十地菩萨智慧之因亦复如是.一切有情,一切声闻,乃至九地以下,诸大菩萨等,所难比拟.” 十地之证悟特征:于四种自在中,能圆证业力自在,随众生所乐、所需,能作种种变化神通,成办利他事业. 十地之投生特征:在此地菩萨多变现为大自在天王,能于一切众生、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善巧开示诸波罗蜜多法,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净处天王,无边智境主,胜大自在天.” 十地之威力特征:于一刹那,一腊缚,一须臾间,能入不可说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三昧,于一刹那间,能于一一毛孔中,示现无量无数诸佛菩萨并诸眷属.(以此广大不可思议境界)为诸人天种种众生广为示现.为应各各众生之所需故,能作种种变化示现,或现帝释,或现梵王,或现护世,或现王身,或现声闻、缘觉,或现如来身.《入中论》云: “刹那刹那间,能于一毛孔,示现诸佛陀,及无量菩萨,并诸眷属等,天人阿修罗,大众所围绕,无边显示出” 说菩萨十地竟.佛位究竟道者,此乃金刚喻定.彼时修道所断之烦恼及所知障,一时顿断无余. 以上诸地需三大阿僧祗劫始能历尽.《菩萨地论》云: “此诸一切需三大阿僧祗劫始能圆成.第一大阿僧祗劫时,菩萨超越资粮及加行二道得欢喜地.此亦必须恒常精进而后能得,若不精进则不能得.第二大阿僧祗劫时,菩萨由初地进至七地,再超越之而得八地.此一阶段为决定性.因诸地菩萨皆决定精进也.第三大阿僧祗劫时,菩萨由八地、九地而进至第十法云地.或有菩萨具大精进,则能超越若干中劫,或大劫者,能超越阿僧祗劫者,则未之有也.”

悟道、修道、见道、证道有何差别?

悟道---- 世间万事万物发生的一切你都是知道其因缘和规律

得道----跳出这个规律 把握规律的过程

一个真正见道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知灭’。涅槃只是贪嗔痴的止息!见道者对于此点须有绝不动摇的肯定。

第二,‘知向灭之道’。并不是知道‘灭’的人,就一定知道如何趣向灭境。

第三,还要具备‘向灭不退转的动力’。意思是,学人要有透彻‘世间到底一场空’的出离心,他不再将人生的理想寄托在世间事业上,而有今生一定要解脱的决心。倘不达解脱,人间的一切对他都是没意义的。具足了上列三个条件才叫见道位,才叫法眼净。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水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

人怀着爱欲之心,不能见道,因为道被爱欲所蒙蔽。就像清澈的水,如果搅拌就变得浑浊,这时就看不到清水了。道如同清水,爱欲如同泥沙。

所以,要把泥沙澄清,才能看到清水,要把爱欲舍弃,才能见道。

二道是什么意思

二道为:无间道与解脱道。

一者见道。二者修道。见道者。昭理名见。增明曰修。见是解也。修道者。修是修行也。能除壅障。名之为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阅读

  • 庚寅日柱2024年运势婚姻状况以及庚寅日柱2024年婚姻
  • 人的星座怎么查_十二星座农历日期对照表
  • 2024年属马的财运怎么样及2024年属马的人的全年运势
  • 2024年是什么年命的兔以及2024年是什么兔子
  • 属蛇人年龄及属蛇人年龄多大
  • 1518公司测名打分及公司测名打分
  • 6月19日出生好吗及6月19出生的
  • 买房子怎么看风水以及农村房子风水主要看什么
  • 怎么判断车牌号好坏以及车号最旺的3个数字和字母
  • 3月18日出生好吗及农历3月18日出生的太可怕
  • 2024年7月14日是什么节日and2024年7月14日是星期几
  • 立夏要称体重以及女生53公斤算胖吗
  • 庚戌日柱看2024年癸卯年运势_庚戌日柱最好的大运
  • 易经风水学_易经风水学书大全
  • 伤官伤尽and伤官伤尽为什么是贵气
  • 属牛人在2024年兔年有婚姻好吗以及属兔人逢牛年2024婚姻
  • 父亲节礼物排行榜及父亲节礼物2024
  • 结婚四年是什么婚_结婚40年属于什么婚
  • 李克勤老婆以及李克勤老婆卢淑仪身高
  • 巨蟹座1月运势2024年财运and巨蟹座2024年1月份运势
  • 86年虎2024年运势怎么样及86年虎2024年运势怎么样一年运气
  • 背背佳适合年龄以及背背佳推荐
  • 10月17日是什么节日及10月17日是什么节日子
  • 2024属羊人的全年运势详解_2024属羊人的全年运势详解图
  • 佛教八识and三魂七魄与佛教八识
  • 属鼠的年份有哪些及属鼠的什么年份
  •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and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排名
  • 六月初六什么日子_六月初六什么日子仙家
  • 鬼节的由来及鬼节的由来视频
  • 吉日_吉日查询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