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字网及找字网字体下载

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3-08-26 12:26:55 104阅读 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寻字网,以及找字网字体下载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寻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

笔画顺序:横折、横、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竖钩、点。

读音: xún

意思:

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

2、姓。

3、找:~求。~觅。~人。搜~。

组词:

1、寻人[xún rén] 找人。亦谓寻衅生事。

《西游记》第八九回:“这个人其实神通广大,五百年前曾大闹天宫,十万天兵还不曾拿得住,他专意寻人的,他便就是个搜山揭海,破洞攻城,闯祸的个都头!”

2、寻求[xún qiú] 寻找追求:~知识。~真理。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有人寻求 清 代小学发达的原因,以为 清 儒躲避现实,走向考据。这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3、探寻[tàn xún] 探求;寻找:~真理。~地下矿藏。

李季 《生活之歌·楔子》:“为了探寻哺育祖国的乳浆,为了倾听赞美青春的歌唱,让我们携手一起前进吧。”

扩展资料

引用:

1、《寻雍尊师隐居》唐代:李白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翻译: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2、《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宋代: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翻译: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

3、《满江红·忧喜相寻》宋代:苏轼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翻译: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其相似,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其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寻字的意思

寻字的意思如下:

一、基本解释

寻(拼音:xú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巧枣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伸开两臂丈量的样子,本义疑即一种长度单位,即伸开两臂的长度,合古代八尺。《说文解字》又解释为抽出丝的头绪并整理它,由此引申为治理。测量是为了探究,故“寻”表示搜求、查找,又有沿着之义,由此引申为连接不断,又引申指时间,表示随即、不久。

二谨宽消、具体词义

1、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2、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3、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祥知》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寻字网及找字网字体下载

寻找的寻字怎么写

寻找的寻字的写法:横折、横、横、横、竖钩、点。

一、基本释义。

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寻找;探究;研究;推求。

2、经常;时常;沿着;顺着;用作姓氏。

二、相关词语。

1、寻山问水,意思是指游山玩水。出自元·石子章《竹坞听琴》。

2、寻事生非,意思是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出自艾芜《乌鸦之歌》。

3、寻幽访胜,意思是搜寻幽僻美好的地方。出处是《图画》。

4、寻寻觅觅,意思是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5、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

6、寻头讨脑,意思是故意挑毛病。

三、造句:

1、姜子牙为开辟鸿蒙,到处寻山问水,收寻奇花异草和异禽良种,来开辟这蛮荒之地。

2、有的人穷其一生寻寻觅觅,而我却是何其幸运,能在那么早的人生路上就遇见了你。

3、那些寻事生非的人,惟恐天下不乱。

4、法网无情,无故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的李伟被处以治安处罚依法拘留。

古文中寻字的用法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寻,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唐·李白《东鲁门泛舟》

文言文寻字的意思

1. 寻 字初中文言文中有哪几种意思啊,要有例句

名词义:

1、会意字。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寻,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义:

1、寻找。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3、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4、继续。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5、讨伐;派兵去镇压。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6、追逐。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7、通“燖”。用热水脱毛。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副词义:

1、经常;时常。

2、顷刻;不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介词义:

1、沿着;顺着。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寻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基本字义 寻 xún 寻,姓氏, 寻氏 (会意。

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寻,绎理也。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

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

——《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

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

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

——《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寻 xún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

——《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用 寻,用也。

——《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

——《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

——《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

——谭嗣同《思篇》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

——汉·张衡《西京赋》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

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

——《公羊传·成公三年》 寻 xún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推公(袁可立)南户部尚书,因勒俾致仕。——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寻移刑部。

——清·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虎亦寻卒去。——宋·苏轼《小儿不畏虎》 寻 xún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

——《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唐·李白《东鲁门泛舟》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寻 xín 寻开心 寻死 寻思常用词组 寻常 xúncháng [ordinary;usual;mon]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寻短见 xín duǎnjiàn [mit suicide] 自杀的俗称 寻根究底 xúngēn-jiūdǐ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ngs;inquire deeply into] 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底 寻花问柳 xúnhuā-wènliǔ [run around;be on the racket] 游赏风景;狎妓 [珏斋]与唐卿至亲,意气也很相投,都不会寻花问柳。

——《孽海花》 寻欢作乐 xúnhuān-zuòlè [go to town;gather life's roses;paint the lover red] 追求享乐放纵的生活 不务正业,整天追生梦死,寻欢作乐 寻机 xúnjī [look for an opportunity] 寻找机会 寻开心 xún kāixīn [make fun of ] 把某件事拿来取笑;取笑[某人] 寻觅 xúnmì [seek] 寻求,探索 不难寻觅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绕墙寻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寻摸 xúnmo [seek] 寻找 寻求 xúnqiú [pursue;explore;seek] 寻找探求;追求 寻思 xúnsi [think sth. over] 想;思考 寻死 xúnsǐ [try to mit suicide]∶打算自杀 [mit suicide]∶自杀 寻死觅活 xúnsǐ-mìhuó [so agonizing as to threaten to die] 闹着要死要活的。

指用寻死来进行要挟或吓唬人 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元·关汉卿《金钱池》 寻索 xúnsuǒ [search for] 循踪探索 寻味 xúnwèi [ruminate;think over]仔细体会;玩味 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世说新语·文学》 耐人寻味 询问 xúnwèn [inquire] 询问;探索 今天不断有人来打听消息,寻问情况 寻隙 xúnxì [pick a quarrel] 找茬儿,寻衅 [金桂]正要摆布香菱,无处寻隙。——《红楼梦》 寻衅 xúnxìn [bite the thumb at;provoke a quarrel] 寻隙挑衅 寻绎 xúnyì [probe repeatedly] 反复探索,推求 寻绎哲理 寻幽访胜 xúnyōu-fǎngshèng [visit places of scenic beauty] 搜寻幽僻美好的地方 寻章摘句 x。

3. 寻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寻

2、(动)寻找 例~向所志《桃花源记》

3、(动)探求,追溯 例一一皆可~其源《苏轼诗》

4、(动)访问 例虽远亦相~《皇甫冉诗》

5、(动)重新加温 例若可~也,亦可寒也《左传》

6、(动)连续不断而来 例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宋书》

7、(动)攀援、依附 例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陆机词》

8、(动)使用 例青青不伐,将~斧柯《说苑》

9、(副)不久、随即 例媒人去数日,~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

4. 寻有寓意的文言文

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生动形象地比喻借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

5. 寻在古文中的解释有哪些

寻,中国汉字之一,笔顺编号:511124,笔画数:6,部首:寸。

古文

1.用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2.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3.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张衡《西京赋》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寻xún;副

5.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6.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梁书· 韦放传》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唐·吴兢《贞观政要》

虎亦寻卒去。——宋·苏轼《小儿不畏虎》

寻,推公(袁可立)南户部尚书,因勒俾致仕。——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寻移刑部。——清·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寻xún;介

7.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唐·李白《东鲁门泛舟》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寻xín

8.寻开心 寻死 寻思

6. 寻文言翻译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

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啁。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

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

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

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

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

"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过程是可以知道的。

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

7. 寻文言文翻译

《刘向新序》节士第七

译文如下:

晋献公的太子要到灵台去,(发现)一条蛇盘绕在车的左轮上,驾车的人说:“太子你应该下跪拜它啊。我听说蛇是国君的儿子的象征,盘绕在左边车轮上的就是很快要继承国家了。”太子就不再出行,回到自己的住所。

驾车人见到太子,太子说:“我听说做别人儿子的,就要对君父都平和、顺从,不能够放纵自己的欲望;要恭敬严谨的遵循君父的命令,不违背他的意思,令他不快。现在我要是继承了国家,也就是我的父亲将失去安宁。因为看见统治国家(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君父的安宁,这不是为人儿子的孝道;听闻将要继承国家而向不祥之物下拜,也不是君父想要的。我荒废了为子之道,是不孝;违逆了君父的愿望,是不忠。假使我现在出行,那么我想要国家陷入危局,就是很清楚的事情了。”说完拔剑就要自杀。

驾车人去阻止他,说:“祥瑞和不祥的事物出现都是上天的定数,恭敬严谨的遵从命令,是人的行事态度。向祥瑞跪拜远离不祥的东西,这是礼法;不让自己对君父有所怨恨,是孝道。现在太子见到福瑞而不跪拜,是不合礼法;自杀又怨恨君父,是不孝。跟从乖僻的行径,放弃正确的做法,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啊。”

太子说:“不是这样。我继承了国家,就是君父的不祥。去跪拜对君父不祥的东西,怎么会是合乎立法呢?因为见到了(对自己)祥瑞的东西就忘记了君父的安宁,这是国家的盗贼啊。怀着盗贼的心迹去治理国家,也就不能说是孝道了。秉持着虚伪的心意管理国家,怀着盗贼的心迹去侍奉君父,那是严重的恶行啊。假使我现在出行,那么我想要国家陷入危局,就是很清楚的事情了。”于是就拔剑自杀了。

君子说:“晋国太子的车夫让太子向蛇跪拜,太子尽管是祥瑞的东西也很讨厌,以至于因此而自杀,是他担心被怀疑自己贪图国家。用自己不贪图国家来让君父感到安宁,也是很明智的了。但因为一个愚笨的车夫随便一句话的缘故,就弄到自己身亡,这是荒废为子之道,断绝祖宗香火的行为,不能说是尽孝。可以说是让自己远离嫌疑,是一个重视名节的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阅读

  • 12月25日出生好吗及12月25日出生性格
  • 女人断掌及女人断掌纹的代表什么
  • 老黄历2020年黄道吉日一览表及2020年黄道吉日一览表一万年历
  • 1977年2024年运势如何and1977年运势2024年运势
  • 1988年6月3日以及1988年6月3日是什么命
  • 服装店起名字and服装店起名大全查询
  •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简介以及五一劳动节的来历简介150字
  • adc年龄确认进入欢迎_adc年龄确认主页
  • 2024年属龙的运势and属龙的人2024年的运势如何
  • 命理师及命理师预言大s晚年
  • 麻衣相面_麻衣相面部痣相讲解
  • 76年龙2024财运如何_76年属龙2024年运势及运程每月运程
  • 1982年属狗人2024年财运方位and1982年属狗的2024年的运程
  • 简单又含深意的网名以及简单又含深意的网名带解释英文
  • 1972年属鼠女在2024年运势财运及1972年属鼠女2024年运势及运程
  • 房前屋后种什么树及房前屋后种什么树比较好
  • 婴儿取名测试and宝宝起名测试
  • 寒露是几月几日及2024寒露是几月几日
  • 开除公职是什么意思_开除公职后的待遇
  • 2024年属龙女人全年运势1988_88年属龙人最穷不过36岁
  • 五行缺木以及五行缺木的女孩名字
  • 大专入伍年龄限制_大专入伍年龄限制是24还是23
  • 五一的由来及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简介30字
  • 12月6日是什么日子及12月6日是什么日子 坚持过年
  • 2024年最好财运生肖及2024年最好财运生肖属相
  • 石太岁_石太岁图片
  • 姓名测夫妻缘分深浅and姓名测夫妻缘分深浅怎么看
  • 70年属狗女2024年财运运势怎样_70年属狗女在2024年属狗人的全年运势详解
  • 2024男属鼠女属鸡婚姻会离婚吗以及属鼠男和属鸡女能结婚吗
  • 称骨论命_称骨算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