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and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下一句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下一句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2024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出自谁口?
分类: 艺术 诗词歌赋
解析: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梵语Stupa的略音,正译为窣堵波,即塔、佛塔,俗称宝塔。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戒律有“止持”与“作持”两个方面。就“不杀生”而言,为“止持”;就“救人命”而言,为“作持”。这就是佛家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西游记》第八十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后亦变作“救人一命,胜吃七年长斋”。如陈登科《活人塘》十八:“大凤子在后边急了,抢上说:‘妈!救人一命,胜吃七年长斋,我去想办法’。”“七年长斋”指长年吃斋修行。(李明权)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成语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译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如果要说到报答的话,就是为了利益,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扩展资料:
近义词:功德无量
[成语解释]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典故出处]《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译文:所以保证了孝宣皇帝精神愉快,健康成长,这样是功业和德行无法计算。
[近义词]劳苦功高、广结善缘
[反义词]作恶多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啥意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是: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佛教术语,也称为“浮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其中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就是救一个人的性命,所获得的功德比建造七级佛塔还要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大家虽然经常听说,但是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浮屠是什么意思,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释义:
浮屠:佛教建筑形式,及现在所说的塔,又称浮图。这种建筑最初用以供奉佛骨,后来用以供奉佛像,收藏经书。词语指救人一条性命,好过建造一座七级宝塔,功德无量。用以劝人行善,或向人恳求救命。
出处:
此成语由佛教中而来,在佛教大正藏经集部《佛说骂意经》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最早出自《增广贤文》
《西游记》第八十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后亦变作“救人一命,胜吃七年长斋”。如陈登科《活人塘》十八:“大凤子在后边急了,抢上说:‘妈!救人一命,胜吃七年长斋,我去想办法’。”“七年长斋”指长年吃斋修行。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一回:“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还有气息没有。岂不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解释:
另外,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句中的「浮屠」原来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无量,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其实,「浮屠」本是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释迦牟尼。后来大概因「屠」字令人联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词语,所以渐渐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级浮屠」的「浮屠」,梵语buddhastupa,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也是一种纪念、礼拜用的建筑物。塔起源于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状像坟墓,在方的平台上砌筑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种形状的塔尖。这样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语的译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坟墓。佛骨焚化以后成了彩色晶莹的珠子,埋在「浮屠」里,七层的塔称作七级浮屠 汉唐时期,塔随着佛教一起传到中国,和古代建筑结合起来,融合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楼、阁、亭的特色,发展了千姿百态的中国古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层的佛塔还要大。
浮屠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Buddhastupa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讹略为“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佛塔介绍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注:这在许多的经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萨本愿经,内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中国佛教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现》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佛塔汉译"堵波",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是为了埋藏佛之舍利,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
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还被佛教视为宝物和法器。例如《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萨皤罗罚曳”这是梵语,此乃观音菩萨示现毗沙门天王降魔相,天王手持浮屠宝塔,意保护修持者,护持、接引十方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风远避、使一切恶煞闻其声音,悉皆远离。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就是救一个人的性命,所获得的功德比建造七级佛塔还要大。“浮屠”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佛教术语,也称为“浮图”。佛教也被称为“浮屠道”,后人简化为“佛”。
浮屠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佛塔。在佛教中,建造一座七级宝塔就像供奉一尊100英尺高的佛像,这是会有很大功德的。因此,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就意味着你救人一命,它的功德比你建造一座七层佛塔还要大。只有德高望重的高僧才有资格在死后建造佛塔,这些佛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僧塔,另一种是佛塔。一座僧塔只能建七层,也就是七级浮屠。得道高僧死后,才可以享受佛塔的待遇,可以将自己的肉身和舍利一并奉献给佛塔。
浮屠,是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它有许多含义,包括释迦牟尼佛、佛陀、佛塔等。由于早期的翻译是音译,所以许多人在看到“屠”这个词时就会联想到屠杀,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很多人不知道,“塔”这个字是在隋唐之后才有的。隋唐以前,大家都不叫塔,而是叫浮屠。1981年,陕西省扶风县,因为接连的阴雨天导致法门寺一座明代砖塔一侧倒塌。在查看了遗址后,考古队发现损坏严重,并决定拆除和重建它。1987年,在明代砖塔被完全拆除后,考古队发现有一个地下入口通向塔的最底层。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珍宝,阿育王塔就是其中之一。
考古队这时才发现,所谓的“塔”原来是起源于印度,这作阿育王塔就是“塔”的雏形。后来,佛教在印度盛行。到达中国后,印度的浮屠改变了风格以符合习俗,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塔。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成语】: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拼音】: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释】: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举例造句】: 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还有气息没有。岂不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一回
【拼音代码】: jrgt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英文】: Better save one life than build a seven-storeyed pago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