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本愿经全文以及文殊菩萨本愿经全文多少字

花心大萝卜泥 2023-06-24 12:34:54 558阅读 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文殊菩萨本愿经全文,以及文殊菩萨本愿经全文多少字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本文目录一览:

文殊菩萨本愿是什么

十大愿是:

 

“一者大愿,若有众生乃至蠢动含灵,我皆随缘受化同生三世,皆令得佛知见。若未闻我名,要令得闻;若闻我名,于我法中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若有众生或以世法医疗诸疾,或以历数、工巧、世典、杂艺等随类同事,接引世俗、导引众生,令发菩提正见,愿皆共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在本愿中:“若有众生乃至蠢动含灵,我皆随缘受化,同生三世,皆令得佛知见。”一段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若未闻我名,愿令得闻;若闻我名,于我法中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本段为上求佛道之愿,即“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中“我名”即是文殊之智慧,一切诸佛皆悉从文殊菩萨发菩提心,常为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菩萨之师。由此看来,我们学佛者应以智为导,不要以一般宗教信仰者的心态来学。因为学佛是一门觉悟的大学问,学佛者要理智,心里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否则往往沦为迷信。 

“若有众生或以世法医疗诸疾,或以历数、工巧、世典、杂艺等随类同事,接引世俗、导引众生,令发菩提正见,愿皆与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本段为“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法不离世法,我们不要认为只有在深山道场里打坐念佛参禅是修行,世俗的一切皆是我们可用的法门。心随境转是凡夫,心能转境即圣人。故学佛的人,只要用心去体察周围的一切境物,即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关键在一个“觉”字,看我们怎样用心。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于我,是人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我于是人愿皆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自他盛行谄曲,邪见颠倒,生净不净行,愿皆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枉压,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常生不善,如是众生,愿皆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不敬重于我、妨不妨我、用不用我、取不取我、求不求我、要不要我、从不从我、见不见我,如是众生,愿皆与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杀生命,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永失人身不舍报时,悉令如是众生,咸发菩提之心。若有众生,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与我财物,或我施他财物,所得财物或不得财物者,如是众生,愿皆共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以上五愿是属于“烦恼无尽誓愿断”。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于我或受我供养,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兰若,诸佛菩萨形像及诸功德,凡此因缘所修福佑,悉今回向菩提及诸法界众生同沾此福。又有众生或其伴侣,于诸修行不问成就与否,若于和上教导称说听受,我教他教,同行同业,此诸众生愿皆共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本段为“福慧双修”,佛事门中福田第一,修学上先从布施开始培养福德,并以此来破除“自我”;在解门上不要一个人盲修瞎炼,要按善知识的教法依教奉行,更应发愿与诸佛菩萨同愿同行。

“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罪堕于地狱,经无量劫从地狱出,生于五趣作驼驴牛马、奴婢,负重还命,偿他宿债,于此众生,我于五道随形受化,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哑乞人等等,同类、同缘、同事、同行而施教化,愿皆共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若诸众生纵恣身心,贡高我慢,无有惭耻,不识善恶,毁谤佛法,用僧袛物,劫夺他财,广造身、口、意十恶诸罪,死堕阿鼻受无量苦,因此六道众生,愿皆共我有缘,咸令悉发菩提之心。”

以上二愿,明白启示“诸恶莫作”,更要“深信因果”。我们应把握住当前,绝对依佛陀教法,深信因果来真实修行。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于我法中,不论有缘无缘,若同我愿,则属我身,与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六波罗蜜等于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凡此众生,愿达菩提,同登觉路。” 

第十愿为“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当然望圆成佛果,要圆满佛果必要行菩提道才能到达。让我们共同以大慈心、大悲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来勤修四摄、六度,随文殊菩萨迈上菩提大道吧!

文殊菩萨及其经书

 文殊智慧咒功德简介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载,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更为恭敬。 持咒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原文引用乾隆大藏经第一六三册三九一页) 阿罗跛者娜 (拼音:a luo bo zhe na)(梵文 A RA PA CA NA),跟“阿喇巴札那”为同咒异译。 《金刚顶经》五字真言胜相云:“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普贤随逐加被,护法善神在其人前。又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若人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於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定成正觉。” 文殊护身咒 唵 齿林出处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 大唐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三藏宝思惟译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净居天宝庄严道场中。与大菩萨及净居诸天众俱。尔时世尊大慈大悲。于此会中普告一切诸天众言。汝等善听文殊师利童子行轮咒法。为欲守护诸众生故。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心大神咒王。我今当为汝等开示显说。若有诵者。我记此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咒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汝等应知此陀罗尼。于诸咒中是大神咒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 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欢喜。诸善男子此之咒王尚能摄得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况余菩萨及世出世贤圣等众。复次善男子。此咒能消一切灾障一切恶梦。一切怨敌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一切恶邪不祥咒法。亦能成办一切善事具大精进。当知是咒于世出世种种咒中为最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若以五色綖。结咒索系其项上。拥护其身亦令诸愿。皆得圆满无超过者。 即说咒曰 唵齿[口*临](二合[口*临]字离禁反) 文殊菩萨诸佛子等此咒能灭一切恶邪魍魉。诸鬼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亦能成就一切神咒。诵此咒者。能令众生起大慈心。能令众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碍皆得消灭。所有诸愿皆得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之事。若发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诵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咒香熏衣亦令见者欢喜。若患齿痛。咒揩齿木嚼之。揩齿所痛即差。若有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咤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咒之七遍。以无虫水和摩之。涂于产女脐中儿即易生。或诸男子为箭所中。镞入筋骨拔之不出。以十年酥三两咒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箭镞即出。若妇人五年乃至二十之不出不生男女者。或自有病。或男子有病。鬼魅所著种种病等。或为毒药所中。当以十年已上酥五两。孔雀羽一两内于酥中咒之二十一遍。煎之捣为末。以石蜜一两大呵梨勒三颗。去核取皮相和。咒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尽服之。于七日中即有男女。若患头痛以乌翅羽咒之七遍。拂痛人头患即除愈。若患疟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常患者。以纯乳煮粥。着好酥一两咒之一百八遍。与病人服之即得除愈。诸善男子以要言之。若欲合和一切汤药及欲服者。先须至心诵之二十一遍速得如愿。复次善男子若有一切众生。为飞头鬼所执。以手自摩其面。诵咒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后四指押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阴诵此咒。而看病者所患即除。若人患一切鬼病。以咒咒右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磨病人头患即除愈。若有怨敌及诸恶梦。种种怖畏身心不安。以七色綖结咒索作莲花形。或作轮形或作金刚杵形。咒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于七日中系自身项上。一切厄难悉皆消散。或以牛黄研之为墨。于净纸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口*临]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卍字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口*临]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卍字螺鱼金刚钩宝瓶等围之。咒之七遍所怖即除。诸善男子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净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薹胡荽。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咒咒之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纵令遇之无不欢喜。诸善男子此咒纵令一切众生。或于一劫或无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专心念诵假令七宝象马满阎浮提。犹是世间灭坏之法。此陀罗尼咒。能令众生现世当来常获安隐。与诸如来大菩萨众常为眷属。若为自身若为他身。所愿皆得。是故殷懃生难遇想。勿得轻慢起疑惑心 文殊菩萨八字最胜威德心咒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复有一切佛心大无畏八字真言。名最上增益大吉祥。断三界生死。消除一切恶趣。能灭一切灾害。作一切事皆得安乐。寂静如现在见佛。此妙吉祥菩萨。宣布最上秘密真言相。为一切众生。若有忆念一切所愿皆得圆满。若有持诵之者。所有五逆重罪皆得清净。即说真言曰。 唵阿尾啰吽佉左洛。 圣者有此八字大无畏最上秘密心真言。与佛住世而无有异。能作一切吉祥之事。此大功德我今为汝略而宣说。若欲广陈。经无数百千那由他俱胝劫。校量功德说不能尽。若说此印法。名为大精进能圆满一切愿。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尔时如来即为大众而说咒曰。 南么阿钵哩弭多(一)坏囊微宁湿嚩啰(引)[口*誓]捺啰野怛他(去声)[薛/女]多(去声)野南谟(上声)曼殊室哩曳矩忙啰部多(去声)野怛[(仁-二+尔)/也](去声)他(去声)唵痾(去声)末啰吽却浙啰。 尔时世尊告金刚菩萨言。是八字最胜威德心陀罗尼。我今重复告汝一切大众心勿有疑。若见闻之者如佛在世。亦见文殊师利童子无有异也。能见诸佛神力不可思议。亦能作大神通变化自在。 文殊八字真言参考读音:唵 阿 味 罗 吽 卡 佳 拉 文殊五字咒(海涛法师 辑)/b 唵 阿罗跛者曩 地 oM a ra pa ca na dhIH 1。持诵文殊五字咒的主要功德,据佛经记载为:罪障消灭,获 文殊菩萨心咒-咒轮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罗尼者,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多罗藏。 3。若能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成正觉。 4。或于绢素如前画像,满五十万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涂舍利塔,梵写五字旋遶念诵五十万遍,曼殊室利现其人前而为说法,常得诸佛及执金刚菩萨之所护念,一切胜愿皆悉具足。 5。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6。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赞文殊菩萨偈的所有经文

赞文殊菩萨偈 稽诈归依报佛恩 曼殊威光遍微尘 度诚礼供消罪业 恳切忆念福慧深

现前弘法在音闻 歌咏赞颂妙通神 乾闼婆王闻音至 紧那罗众听乐临

有缘根器皆得度 无情枯木亦逢春 同圆普照般若智 共证菩提大觉尊

清凉山上吾师居 五峰拱秀接太虚 大地清凉除热恼 祖师西来意何休

一万眷属常说法 寂光常住一真如 现身尘刹开方便 三世诸佛为觉母

法王随机示现说 月印众水千万处 就中闻法得解脱 无量无龙与八部

蓬壶仙境须弥宫 不如步向清凉行 天仙毕竟沦七趣 得证菩提向曼殊

三千世界无留迹 聊示涅槃向阎浮 界外凝云常覆定 人间劫火漫烧除

示向涅槃令众生 法缘欢乐恋慕应 应缘既毕敛复真 缘出随机遍刹尘

无量劫事无量佛 舍无量身吾曼殊 福多彼何以故 饶益众生吾曼殊

受持千万亿佛号 不若受持吾曼殊 过去龙种上如来 国名平正吾曼珠

现在国土名常喜 摩尼宝种吾曼殊 混无量寿清净域 不啻大海毛滴如

智慧威德殊妙法 总摄十方吾曼殊

德过须弥山 智超江河 海慧越遍虚空

千万忆法显神通 随宜示现吾曼殊 恒沙国土庄严现 聚一处土吾曼殊

断送上方恒沙外 不足为难吾曼殊 十方界海纳一毛 众生不觉吾曼殊

十方国土纳一芥 众生未晓吾曼殊 一劫有馀扬不尽 寂光应感吾曼殊

悲运同体彻悟心 慈起无缘吾曼殊 神妙玄迹千忆法 普摄众生吾曼殊

涅槃往来住随缘 非空非着吾曼殊 告尔九界诸众生 心莫疑拘吾曼殊

宣说无上微妙法 为救群迷吾曼殊

十端相 妙德身 紫金色 圆明映 光庄严 法圆融

出世圣 有四生 含三有 普六道 超三界 今涅槃

号曼殊 遇形象 薰异香 俱吉祥 建法场 受归戒

普供养 虔诚念 感威光 法照映 长智慧 出世益

除疾苦 消灾障 彻长夜 破昏暗 解冤结 却烦恼

生清凉 值诸佛 讲妙法 得解脱 证涅槃

万法原来从心起 热脑今生遇清凉 演法随宜常显化 机巧应缘开方便

十方尘刹俱摄受 普照威光达周遍 一念静心成正觉 毕竟曼殊法含彰

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曼殊室利菩萨

文殊菩萨本愿经全文以及文殊菩萨本愿经全文多少字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的原文内容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1愿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於佛,养护一切。 2愿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著。 3愿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4愿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瞭伎非实。 5愿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於圣地,永除秽欲。 6愿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7愿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8愿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碍著。 9愿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10愿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11愿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12愿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13愿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14愿

请求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15愿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16愿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17愿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18愿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19愿

自归於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20愿

自归於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21愿

自归於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22愿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於戒,不做众恶。 23愿

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24愿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25愿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26愿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27愿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28愿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29愿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30愿

修行於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31愿

若修於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32愿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33愿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34愿

若举於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35愿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36愿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37愿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38愿

著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39愿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40愿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41愿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42愿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43愿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44愿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45愿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46愿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47愿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48愿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49愿

若在於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50愿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51愿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52愿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53愿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54愿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55愿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56愿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57愿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58愿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59愿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60愿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礼敬。 61愿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62愿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63愿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64愿

若见花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花开敷。 65愿

若见树花,当愿众生,众相如花,具三十二。 66愿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67愿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68愿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69愿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70愿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71愿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72愿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73愿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74愿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75愿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76愿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诸修行,趣佛菩提。 77愿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78愿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79愿

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80愿

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81愿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82愿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83愿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84愿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85愿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常生净信。 86愿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於不善事,不生乐著。 87愿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能知恩德。 88愿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於有恶人,不加其报。 89愿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90愿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91愿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於苦行,至究竟处。 92愿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93愿

见著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94愿

见无铠杖-,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95愿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於诸异论,悉能摧伏。 96愿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97愿

若见於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98愿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99愿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100愿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101愿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102愿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103愿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104愿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105愿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门。 106愿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107愿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108愿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109愿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110愿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111愿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112愿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113愿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据惭耻行,藏护诸根。 114愿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115愿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116愿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117愿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118愿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119愿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120愿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121愿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122愿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123愿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124愿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125愿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126愿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127愿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128愿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129愿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130愿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131愿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132愿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133愿

顶礼於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134愿

右绕於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135愿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136愿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137愿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138愿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139愿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140愿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141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