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马的名人及属马的名人明星有哪些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4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属马的名人,以及属马的名人明星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属马的历史名人
属马的历史名人有哪些?生肖属马的人,永远要抢先一步,具有不肯服输的性格,因此凡事要能激励自己积极奋斗。但弱点也不少,如不能持久,较难保守秘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属马的历史名人的资料,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属马的历史名人
1、布衣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冯基善,生于1882年,卒于1948年。是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1948年,民革成立时,他任民革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部委员会主任。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拥有一支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冯玉祥将军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周恩来对他做过准确的评价:“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青,赶走溥仪,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冯玉祥历经沧桑,饱尝忧患。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不断进步的一生,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2、千古一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2月30日,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8岁继位,14岁亲政,16岁除掉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时开始平定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清王朝的统一。
康熙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头脑聪慧,喜诗画书法,精赏鉴,亦爱好天文、历算、化学、音乐,对有学问和特长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徐日升等授以官职,供奉内适。曾六次南巡,开博学宏词科,明史馆,以笼络汉族文化人和地主阶级。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提倡程朱理学。兴“明史”、“南山集”等文字狱,以加强思想统治。康熙对朝政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他在位期间收复台湾,击退沙俄侵略,订立了《尼布楚条约》,三平准噶尔叛乱和西藏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而且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停止圈地,推行更名地。治理黄河等水患,保证大运河畅通。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稳定。
属蛇名人详解
1、“死亦为鬼雄”的楚霸王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今江苏宿迁人。项羽是中国名将中的“勇战”派的代表人物,力能举鼎,气压万夫,号西楚霸王。公元前209年,与叔父项梁杀死秦会稽郡守,响应大泽乡起义,得精兵八千,渡江北作战。公元前207年,项羽杀死畏敌不勇的主将宋义,破釜沉舟,渡过漳水,经过激战,终于击败秦军。项羽被推为“诸侯上将军”,从此,项羽成为反秦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项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将领的不满,其中以汉王刘邦为主。项羽与诸王的争霸,主要是楚汉争霸。项羽虽然神勇无比,但有勇无谋,缺乏远见,刚愎自用,不听良言,以致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巨叹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随挥剑自刎而死。项羽宁死也不愿愧对江东父老,以及他与虞姬悲壮美丽的爱情,感动了历代追思者。
项羽的武勇和其个性为汉民族千古流传,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诗赞颂项羽的气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于项羽在江边自尽,后人将他尊为诸“水仙王”之一,希望项羽的英灵可以保佑渔民及水上运输、贸易的安全。
2、愤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自称颛顼的后裔,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再加之他人进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不利于楚国的“黄棘之盟”,被逐出郢都,流落汉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当时已经62岁,楚国的前途彻底让屈原绝望了,于是,他怀抱石头跳进汨罗江自尽。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不仅让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并且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世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的幸福,他宁可牺牲一切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属龙名人详解
1、教育大师蔡元培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诸暨人生于1868年,卒于1940年,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的观察。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为中国青少年的成长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并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的“五育”并举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曾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蔡元培74年的风雨人生中,共经历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四个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中国伦理学史》等。
2、“乞丐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名元璋,生于1328年,卒于1398年,今安徽凤阳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即明太祖。
朱元璋幼时家境极为贫寒,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家人先后去世,生活所追不得已去做了和尚。岂料入寺不到两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沦落为“乞丐僧侣”。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1355年,郭子兴死,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接受谋士李善长的建议,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蓄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
属马的名人,历史上属马的名人有哪些
韩世忠、雍正帝、和珅、李自成、康有为等。
1、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属马,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 ,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
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
2、雍正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3、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4、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
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5、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世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自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