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_处暑节气简笔画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处暑节气,以及处暑节气简笔画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处暑是啥节气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炎热的暑天结束。
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暑”就是炎热的天气,意思就是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
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是什么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处暑是秋天这个季节的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暑的时间点是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热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2021年处暑是8月23日。
处暑的三候是什么?
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意思是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五谷成熟时。
处暑节气特点
1. 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2. 气温走低。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3. 南方“秋老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24节气处暑的意思是什么
夏天过去。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
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二十四节气——处暑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二十四节气第14个节气。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一候鹰乃祭鸟
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冷酷地搏杀猎物。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三候禾乃登
禾是五谷各类。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开渔节
处暑以后,对渔民来说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是温度变化的重要节点。所以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
在饮食方面,经过一个“盛夏”的煎熬,脾胃会变得比较虚弱。则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对于“秋燥”,建议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推荐水果——石榴。它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较高,果粒酸甜可口多汁,可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和热量。同时秋季也是腹泻高发季节,民间则有煎制石榴皮止泻治痢疾的方子,所以水果石榴是首选。
早秋曲江感怀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气爽词
雨睛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 柳永
处暑是什么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