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社火及陇州社火视频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陇州社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陇州社火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2024
规模宏大,内容多样的陕西陇州社火?
陕西陇县古称陇州,境内川原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自古有“关陕锁钥”之称,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历史底蕴厚重的地方,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习俗,而陇州社火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规模宏大,内容多样的陕西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年至十三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习。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陇州社火表演已达空前,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共有“社火会”300余家。规模越来越大,内容更丰富多彩,表演技艺更加精湛感人。而且一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装扮形式。近年来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还会举办“陇州社火游演大赛”,传承发展了民间艺术,激发了城乡群众精神士气。
陇州社火的种类十分丰富,马社火、背社火(即挈社火)、抬社火、山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迁、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在表演形式方面,除了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属造型艺术。
在表演内容上,陇州社火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谗为主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在丰富多彩的陇州社火中,马社火是最普遍、规模最大的,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表演阵容中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气势磅礴、震耳欲聋,表演者挺胸昂首、神采亦亦。展现出黄土地西部壮士的雄风,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则是陇州社火的主要特色。
在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后,如今的陇州社火已名闻中外,近年来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友人观摩了陇州社火,国内有万余名专家、学者、记者、有关方面领导观摩并宣传了陇县社火。千余年来繁延不衰的陇州社火体现了根植于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耍社火之前拿到的卡片
耍社火之前拿到的卡片社火最早发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在此基础上糅合了百戏和傩舞,传承至今演变为民间的传统节庆活动。
2006年,宝鸡民间社火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陇州社火”因其色彩浓烈、笔触细腻的脸谱和原汁原味、丰富多样的表演等,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陇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的称号。
“陇州社火”艺人独创的疙瘩脸谱 新华社记者赵英博 摄
在马背上演出的马社火、半舞台化的地台社火……各类社火动静有别、乐舞兼备,艺人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穿梭于大街小巷,将《黑虎搬三霄》《三英战吕布》等流传千年的典故演绎得栩栩如生,一家老少齐来欣赏的场景随处可见,仅在陇县就有一百多家以村落为单位的社火会。
中国社火之乡是哪里
“中国社火之乡”是陕西陇县。
这个活动村里人集体参与,全民狂欢,让人热血沸腾,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它就闻名省内外的陕西陇县闹社火。故乡陕西陇县,古称陇州,社火是跟故乡先民一同踏入这一方土地的,从春秋传承到现在,已经跨越2200余年历史。
社火作为先民图腾崇拜、祈天求福的一种民俗礼仪活动,不仅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而且气势磅礴,极具民俗风情。如今,陕西陇县社火已经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流程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
有关社火的一些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各乡村、工厂和企事业单位都要装扮社火。从大年初二开始,装扮好的社火走乡串户,进行游演,向人们送去新年的祝福。到正月十五,是这项活动的高潮。所有社火集中在县城游行演出,社火团队多达200多个,参与者常常达到5000多人。
不但吸引本县各乡镇群众来观看,还吸引到陇县周边的千阳县、凤翔县、宝鸡市、甘肃平凉市等,数十万群众到场观看。此时的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绚丽多姿,成为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