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and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古代文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以及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古代文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2024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01
在上巳节这个节日里有沐浴、春游、佩戴香草、摆流觞宴、赏桃花等习俗。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在古代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沐浴,早在周朝的时候,朝廷就会安排女巫在大家沐浴的河边举行去晦仪式。当时的人们在河边用河水冲洗身体,用柳树枝蘸花瓣水点在额头上,表示祈福。到了唐宋时大家又选择了泡温泉这种更享受的方式。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这个时候冬季已经彻底过去,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季节交换,但是阴气尚末退尽,是容易患病,就有了去河边沐浴,洗净身体,以际去除邪祟的意思。这个过程被称为“祓禊”,“禊”就是干净的意思,“祓禊”就是因为干净所以不生病的意思。在古代,大家过节的作用就是为了祈祷驱邪避灾上已节也是这样的用意。
但是从现实情况分析,是由于冬天气温太低,大家都减少了洗澡的次数,到了3月初,水温恰好,大家就都挑在这个时候去洗越冬后的第一次澡。上已节的活动中,还有一项是祭祀高襟,这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古人注重繁衍后代,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来祈求生育。
所以,上已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在这一天大家还会佩戴香草,香草在古代有驱虫的效果,所以古人认为香草也可以驱邪,在洗澡之后,带上香草是驱邪祈福的意思。春游也是上已节的节日,大家已经到河边洗澡了,也就顺便在附近来一场春游。大家可以趁着春光明媚到野外踏青,也是一场青年男女自由择偶的机会。
吃流觞宴,是上已节的时候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将一只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赋诗,这种宴会有趣风雅,还需要一个优雅的环境。不仅在上已节的时候可以这样玩,很多文人雅士还会在家里自己开凿这样一条小溪进行宴饮。赏桃花也是上日节的习俗,因为这时候桃花开的正好,可以算是春游的一部分。
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已节做什么?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典故出处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军 政 高 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 第一 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有诗:
1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
2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
3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4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上巳节有哪些活动?
(一) 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二)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三)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四)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五)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现在农历三月三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各地还有类似风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丽水的龙子庙会、吉林永吉的龙王祭、浙江海宁的双忠庙会等等。 上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农作物的繁殖。民间流传的麦生日,就认为麦与人一样有一种生育能力。农历三月三在吉林有许多节日活动:一种是瞎子会,即盲人集会,选会首,共聚餐,实行自我保护;另一种是大神节,在此举行萨满出师会,并抬神出巡,此后作法时就可独立跳神了。有的当天还要祭仓神,成为祭犁日,从此开始春耕活动。正因为如此,上巳节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农忙。 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上巳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如朝鲜族的三巳节、土族的三月三,白族、布朗族、侗族、壮族、黎族、畲族也过上巳节。
上巳节活动都有哪些,看古人节日风情
上巳节 是我国古代驱除污垢与不祥的节日,也是古代文人名士开展社交活动、少男少女趁祓除时交往恋爱的时节。那么上巳节期间的活动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把古人过上巳节的节日风情吧。
其一,郊外游春。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其二,曲水流觞,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而曲水流觞又称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
《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边外,混合着自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文人文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弯弯的曲水。人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一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香炉等。喝水后还有写诗,应人相对。
其三,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十分风雅。它和曲水流觞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则渐无闻。
四,祈求生育。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起初上巳节正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其五,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其六,畔浴,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现代有学者认为,上巳节的最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赶邪佞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而在漫长的时间变化中,人们也在上巳节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今看来,实在是趣味横生,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