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and拜月教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拜月,以及拜月教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中秋节拜月的来历是什么
拜月即拜祭“月神”,也就是平时老百姓说的“嫦娥”。古人通过祭拜的形式,祈求团聚、康乐与幸福。“拜月”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礼俗演化而来的,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群臣祭月的礼制。按习俗,女子拜月,男子观礼。
拜月习俗兴盛于上古之时,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周代以后,对日月的随意性跪拜演变为固定时间场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并成为皇权象征。《国语·周语上》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南北朝之后,我国古代岁时文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隋唐以后,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为节日游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形成于唐朝初年的中秋节,将皇家垄断的拜月活动,发展为千家万户全民赏月的浪漫节日,聚会、宴饮、拜月、赋诗等习俗随之兴起。
为什么中秋节要拜月?
最初的原因,是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活动,逐渐形成了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
其次,在佛教中,中秋节也是月光菩萨的圣诞日,人们拜月,祈求幸福与美满。
拜月的仪式都有哪些,有哪些讲究啊?
中秋拜月的仪式流程
1、 沐浴更衣沐浴,穿上汉服。
2、陈设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设好席子。
3、就位
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
4、祭月
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
5、上香、祭酒
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6、读祝
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
7、焚祝文及月光纸
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8、拜月
赞礼唱:拜月。拜-兴-拜-兴-平身。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
9、从献
赞礼唱: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
10、礼成
赞礼唱: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
11、均分月饼和西瓜
由主祭持切刀,将月饼人口数均匀分切,每人一份。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
12、饮宴
赏月撤掉祭桌,在月下布设中秋家宴,大家一起赏月、宴饮。
女人拜月是什么意思?
拜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现在每逢中秋佳节,我们还阖家赏月。同时,中秋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但是,在古代的拜月习俗,只允许由女性来祭拜,而且要露天举行。接下来针对“拜月习俗”将为大家做相关介绍。
一、拜月仪式最初转为少女设立关于“拜月”,《礼记》记载了古人秋天祭月的礼制,原文为:“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拜月仪式最初转为少女设立,她们向嫦娥祭拜许愿,祈求能够长得漂亮。女子准备案子放到能看到月亮的地方,上面放上月饼、水果,没有嫁人的女子就在案前拜月。有的妇女还有对月问吉凶的习俗,俗称“请木杓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嫦娥在广寒宫孤单寂寞冷,每逢中秋节就怀念人家温情,便在这一日将自己宫中的宝贝撒下,谁捡到谁就能得到幸福。
二、古人迷信,讲究“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在古代,中秋节也有拜月的习俗,不过只允许女性祭拜。他们讲究“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出于这个习俗禁忌,一般男性不会拜月。
三、月亮为阴,太阳为阳因为在古代,男属阳,女属阴。自古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对应的月神为女性之神,属阴。太阳为男性之神属阳。如此看来,月神就不是适合男性祭拜的神灵。
中秋节拜月的意思是什么?拜月的意义
拜月,指的是在 中秋节 晚上的一个习俗,该习俗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的习俗演化而来的。拜月在清朝时期相当流行,发展至今,中秋节拜月的意思和古时候一样吗?拜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到 传统节日 中了解一下吧。
拜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中的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民间拜月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