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社火以及陇县社火历史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陇县社火,以及陇县社火历史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陇县社火的介绍
陇县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盛行于建国前,发展在改革开放的 上世纪80 、90 年代。现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的汉族民俗文化艺术娱乐活动。“ 社火 ” 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其渊源是汉族劳动人民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 “ 百戏 ” 广场娱乐活动。起初,人们把社火称之为社虎,作为汉族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1。可谓集汉族传统艺术之大成,融民族精华于一体。
陇县社火的主要特点
社火艺术有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它表现规模大,气氛热烈,表演集中,是一种综合性的广场表演艺术,这种表演艺术是其它艺术表演无可比拟的。其特点:一是社火活动始终贯穿着祀神的宗旨;二是社火活动由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三是耍社火是群众精神凝聚力的具体体现;四是社火节目丰富风格独特;五是社火阵容的庞大可包揽一切。
陇县历史悠久,景观别致。在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孕育了古老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社火。冠有民间社火指向的陇州社火,以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深深地烙刻在群众心中,它不但传承了民俗民情,释放着泥土气息,更以其自娱性的强大生命力而丰富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是陇州民间艺术的一绝。 而马社火,是陇州最普遍、规模最大的社火。
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各类社火表演队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以其脸谱形成主要特色。
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
社火纯属哑剧表演形式。它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长时间的类似舞蹈雕塑造型的表演,观众只是从社火所扮人物所绘画的脸谱上读懂内容,这就要求脸谱设计有谱可依。陇州民间艺人根据对所扮角色的理解进行细致大胆的创作。在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征方面刻画十分细致、具体、直观,不仅勾勒人物眉眼口鼻,还要勾出符合此人物身份、性格的特殊标志。如关羽左颊上的 “ 七星痣” ,杨七郎额上的虎形,典韦额上的双 等等。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固定的程式,形成鲜明艺术特色,民间艺人大胆构思,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产生绮丽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原始清晰之感。
陇县今年有社火吗
有。
根据光明网2023年1月29号发布信息显示,每年正月,陕西陇县各乡镇都会以各种形式组织社火游演庆祝春节。今年社火表演从1月30号开始。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