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本意及大暑本意为夏之至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暑本意,以及大暑本意为夏之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2024
大暑本意
大暑寓意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来临了,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暑就是热的意思,大暑,顾名思义就是很热。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节气的含义大暑节气吃什么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莆田,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十里飘香的成熟时候了。按照习俗,大暑到了,亲友之间,常以荔枝作为互赠的礼品。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4、吃面条
5、煎青草豆腐
在二十四节气中,秋天的节气有哪些
在二十四节气中,秋天的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去的意思。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处暑,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量渐少。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为白露节气。顾名思意,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
秋分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是开始见霜的意思。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大暑的本意是什么?
大暑的本意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传统习俗: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
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叫“半年节”。一家人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会聚在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着团圆与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