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以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的意思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闻,以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的意思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2024
闻字的意思是什么?
一、意思如下:
1.听见:听而不~。耳~不如目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新~。奇~。
3.有名望的:~人。
4.名声:令~。秽~。
二、闻的笔顺:
三、组词:
新闻 琐闻 丑闻 风闻
预闻 讣闻 要闻 遗闻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1.文言版《说文解字》:闻,知闻也。从耳,门声。
2.白话版《说文解字》:闻,听说,了解。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门”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新闻 [ xīn wén ]
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记者。~广播。采访~。
引证: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都想过,画报上一定登那么老大的照片,我的, 胡四的,我们俩的,报纸每天登着我们蜜月的新闻。”
2.琐闻 [ suǒ wén ]
零碎的见闻:~逸事。旅日~。
引证: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十二月二十四日》:“报来了便看报,顺着次序看……国内新闻,然后又看国外要闻,本埠琐闻。”
3.丑闻 [ chǒu wén ]
指有关人的阴私、丑事的传言或消息:官场~。
引证: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4.要闻 [ yào wén ]
重要的新闻:国际~。一周~。
引证: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他临死的时候,才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授徒弟。”
5.遗闻 [ yí wén ]
遗留下来的传闻:~轶事。
引证: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只有近来的诬陷,倒像是颇为出色的花样,但其实也并不比古时候更利害,证据是 清 初大兴文字之狱的遗闻。”
闻的基本解释?
闻的基本意思是:听见,听到。
扩展知识:
闻(拼音:wé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跪坐以手附耳谛听的样子,本义为听到、听见。
引申指知道、听说,又引申为传达、达到,再引申为报告、使听到,还引申指闻名,并由此引申为名声。
另外闻也指听到的东西,主要指知识,也指传闻、事迹,用作名词。后来用鼻子嗅气味也叫闻。
【卷十二】【耳部】无分切(wén)
知闻也。从耳门声。
䎽,古文从昏。
说文解字注
知声也。
段注:往曰听,来曰闻。《大学》曰:心不在焉,听而不闻。引申之为令闻广誉。
从耳,门声。
段注:无分切,十二部。
古文从昏。
段注:昏声。[11]
广韵
无分切,平文明 ‖门声文1部(wén)
闻,《说文》曰:“知声也。”又音问。
亡运切,去问明 ‖门声文1部(wèn)
闻,名达。《诗》曰:“令闻令望。”[12]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部】 闻;康熙笔画:14;部外笔画:8
古文:、䎽、䎹、、
《唐韵》《集韵》并无分切,音文。《说文》:知闻也。《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礼·少仪》:闻始见君子者。疏:谓作记之人,不敢自专制其仪,而传闻旧说,故云。
又《礼·玉藻》:凡於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前汉·武帝纪》: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闻。
又姓。《正字通》:宋咸平进士闻见。明尚书闻渊。
又闻人,复姓。《后汉·灵帝纪》:太仆沛国闻人袭为太尉。注:姓闻人,名袭,风俗通曰:少正卯,鲁之闻人,其后氏焉。
又兽名。《山海经》:杳山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见则天下大风。
又《广韵》亡运切。《集韵》《韵会》《正韵》文运切,并音问。《韵会》:声所至也。《诗·小雅》:声闻于天。《书·吕刑》:刑发闻惟腥。《释文》:闻,音问,又如字。
又《广韵》:名达。《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诗·大雅》:令闻令望。朱注:令闻,善誉也。
又通作问。《前汉·匡衡传》:淑问扬乎疆外。
又《韵补》叶无沿切,音近眠。《楚辞·九章》:孤臣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还音旋。
“闻”是什么意思?
“闻”的意思是:
1. 听见 。
2. 听见的事情,消息 。
3. 出名,有名望。
4. 名声 。
5. 用鼻子嗅气味 。
6. 听说:
7.姓。
闻,读音:【wén】
相关词汇:新闻、闻达、闻名、听闻、见闻、琐闻、闻人、要闻、丑闻、珍闻、闻诊、闻、。闻讯。
相关造句:
1、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2、他不发表有关战争的新闻。
3、它的纺织品是世界闻名的。
4、我闻到了英国人的血味儿。
相关记载:
1、闻,知声也。--《说文》
2、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4、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5、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6、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7、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