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_橘红丸的功效和作用

花心大萝卜泥 2023-08-24 16:48:03 94阅读 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橘,以及橘红丸的功效和作用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2024

橘怎么读 汉字橘怎么读

1、橘,汉语一级字,读作橘(jú),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橘红。橘络。橘黄色。橘化为枳(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柑橘,柑橘类果树的总称。常绿乔木 或灌木。如甜橙、宽皮橘、柚、酸橙、柠檬、佛手、金橘等。是中国南方重要果树。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3、金橘,也叫金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每年开花3—5次。果实大如鸽蛋,秋末冬初成熟。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树可供观赏,果实可供食用和药用。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4、橘洲,洲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湘江中。多美橘,故名。今称“橘子洲”。

橘_橘红丸的功效和作用

橘字怎么读

橘字的读音:[jú]。

橘,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读作jú,其本意为橘树。

说文解字:

橘【卷六】【木部】。

果。出江南。从木矞声。居聿切。

说文解字注:

(橘)橘果。出江南。禹贡。荆州厥苞橘柚。考工记曰。橘逾淮而北为枳。屈原赋曰。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许言出江南者、卽考工、屈赋所云也。王逸注云。言橘受天命。生於江南。从木。矞声。居聿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橘【辰集中】【木部】康熙笔画:16画部外笔画:12画。

《唐韵》:居聿切,《集韵》《韵会》:诀律切,《正韵:》厥笔切,并钧入声。《说文》:果出江南,树碧而冬生。

《书·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注:小曰橘,大曰柚。

《尔雅翼》: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史记·货殖传》:蜀汉江陵千树橘,其人与千戸侯等。

《襄阳记》:谓之木奴。李衡于龙阳洲种橘千株,敕儿曰:吾有木奴千头,不责汝衣食。

《宋·韩彦直·橘谱》:橘品十有四种。

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谓之月阳。

橘的组词

橘的组词有霜橘、橘皮、怀橘、福橘、蜜橘、甘橘等等。

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树高几米,茎上长刺。夏初开白花,六、七月结果,到十一、十二月才熟黄色。扒皮后,内分几瓣,瓣中有核。内瓣甘润香美,是果中的贵品。“ 橘”(jú),在我国很多地方常用相同读音的“ 桔”(jú)来表示。 台湾闽南语称橘为柑仔。 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 柑子”或“柑儿”。

“ 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

功效:

主治胸中结块结热逆气,利水谷,下气,治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泄,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虫。清痰涎,治上气咳嗽,开胃,治气痢,胸腹结块肿痛。

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疾疟,大肠秘涩。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作调料,解鱼腥毒。主治气滞,消食,破积结和膈气,去下焦部等各种湿,治左胁肝经积气。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腰痛,膀胱气痛、肾冷,将橘核炒研,每次温酒送一服,或用酒煎服。治酒风鼻赤,则炒研,每次服一钱,胡桃肉一个,擂烂用酒送服,以病情而定量。

橘是什么意思

橘的意思如下:

1、橘子树,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球形稍扁,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果皮、种子、叶子等都可入药。

2、这种植物的果实。

橘子简介:

橘子色彩鲜艳、酸甜可口,是秋冬季常见的美味佳果。橘子营养也十分丰富,1个橘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橘子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橘子中丰富的营养成分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有益处。

世界卫生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预防》这一报告中提出柑橘类水果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柑橘类水果中叶酸有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后者可损伤动脉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柑橘类水果富含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维持正常心律。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脂质氧化作用,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橘子可以常吃,但不要吃得太多,推荐每天吃1-3个橘子。一次吃得太多容易“上火”,可促发口腔炎或牙周炎,并可能出现皮肤发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hzc8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