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2024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也会有烦恼,下面就和我来看看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2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
一、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语言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有什么特点?
Nle 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l 第一阶段: 0岁~1岁——信任与不信任;
l 第二阶段: 2岁~3岁——自主与羞愧;
l 第三阶段: 4岁~5岁——自主与内疚;
l 第四阶段: 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l 第五阶段: 12岁~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下面简略地介绍每一个阶段的意义。
第一阶段:0岁~1岁——信任与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肚饿——被喂食物;
l 受惊——被拥抱;
l 哭泣——被拥抱。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变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
l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l 需要别人照顾;
l 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表现出偏执狂妄的倾向,如暴饮暴食,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岁~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l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l 吧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l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l 经常做出不适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岁~5岁——主动与内疚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l 发展出主动性。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常常说出他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者秘密地进行。
由于孩子的需求未能从家长哪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 特征):
l 害怕犯错;
l 感到无助及内疚;
l 只懂得安慰别人;
l 回避风险;
l 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l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l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l 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 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家长未能在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
l 避免参与任何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l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l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l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凡事要求完美;
l 经常拖延及耽搁;
l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 12岁~21岁——对身体与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l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l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l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l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迫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l 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l 不确定人生的目标;
l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l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l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l 需要凭拥有的财物,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确定自己的人生地位。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中,有不 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来看看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1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四、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2
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年龄段特征
一、2岁儿童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已经是成人的75%,到了5、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普通成人的90%,而体重只是成人的30%。
二、儿童在学前这个阶段,粗大运动技能与精细运动技能都已经越来越趋向熟练精巧,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地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或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也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给图画上色、书写单词等。
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3
一、想象力丰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二、容易受父母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学龄前儿童学习特点:
1、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
3、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