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均朔年龄及徐均朔 个人简介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徐均朔年龄,以及徐均朔 个人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2024
《声入人心2》还能顺利“出圈”吗?
说起《声入人心》,不少观众对这档让一众音乐剧演员成功“出圈”的节目记忆犹新。因此,当《声入人心2》回归荧屏时,很多观众有着很高期待。从已经播出的三期节目看,《声入人心2》引入更加多元的元素,众多“专业第一”的学霸,以及国内顶级音乐剧演员、美声歌唱家为争夺首席席位展开激烈角逐。但观众茫然的是,那些在节目中听起来“很厉害”的歌曲,似乎没有激发大家“单曲循环”的冲动、那些简历“很厉害”的歌者,也没有一炮而红,这是为什么呢?还有观众依然怀念第一季成员,甚至认为,等到他们“帮帮唱”的那一期节目,《声入人心》才有再次“出圈”的可能。真的是这样吗?
配图为《声入人心2》剧照
听起来“很厉害”但是好像缺乏记忆点
第一季《声入人心》结束之后,“梅溪湖36子”全国巡回开唱一票难求。因此,《声入人心》第二季开播前,观众期待值相当高。但是,从目前已经播出的三集看,不管是歌曲还是演唱成员,都未能“大火”。
头两期节目中,《声入人心》介绍了“新36子”漂亮的履历和他们首轮试唱。今年的“36子”里有很多“专业第一”,还有很多在世界名校求学的经历,“名校”“学霸”“帅气”的标签吸引观众。网络上,不少网友认为,这些成员“好厉害”。从他们的试唱表现看,不管是张英席、刘岩这些已经成名的歌者,还是徐均朔、董攀这样的新人,都让三位出品人从专业的角度予以肯定,也让观众惊呼“果然是‘大神’啊”。
但是,虽然看完节目会赞“很厉害”,观众依然认为,《声入人心》目前来讲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第一季节目虽然一开始也没火,但当时已经有几首歌给观众留下印象,如今第二季有了第一季的人气基础,怎么反而歌和人都让人记不住呢?”“第二季成员水平确实高,但总想回去听第一季的歌曲,是怎么回事?”“目前还没有找到‘声入我心’的小哥哥,愁啊。”
有观众分析,对《声入人心2》期待值太高,是导致如今心理产生落差的原因,“第一季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所有小哥哥和那些歌曲自然而然地就入心了。但第二季总是忍不住比较,而且之前的小哥哥又已经先入为主”。
还有观众认为,暑假档综艺竞争太激烈、同类节目太多,容易分散大众注意力,“今年暑期档的音乐类综艺也太多了吧,根本看不过来”。
还有观众认为,第三期节目的二重唱环节比之前两期好看,“那个熟悉的《声入人心》又回来了”“编曲大气震撼”“成员的服装造型越来越好看了”。其中,徐均朔和郑棋元合作选自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的《荣耀为我臣服》,两人表演张力十足,收获大批好评。而张英席和赵越两位美声男高音合作演唱的意大利名曲《Caruso》,则让观众感受到男高音的激扬声浪。
网友笑言“现在就等帮帮唱那一期了”
在网络上,《声入人心》第一季成员的人气明显高于第二季成员,有网友笑言,也许这一季节目不温不火的状态,要靠第一季成员来改变,“第二季能有帮唱环节吗?把第一季的人请过来拉他们一把吧”“所以现在就开始坐等帮帮唱那一期了”,谁来帮唱、帮谁唱,这些问题让网友脑洞大开。
“要是有帮帮唱的话,阵容我已经想好了:王凯搭档张英席,马佳和赵越,蔡程昱和戴宸,贾凡搭袁广泉,王晰跟董攀,洪之光和何宜霖……欢迎想象补充。”微博上,有网友已经列出心目中的部分帮唱搭档。此外,“郑云龙和郑棋元”“刘岩搭档周深”等都让网友“想想就莫名兴奋”。
还有网友列出期待的三重唱组合,“刘岩、郑棋元和郑云龙,三代音乐剧王子不能合作一把吗?”“或者张英席老师带着马佳、蔡程昱,用绝地男高音燃炸梅溪湖怎么样!”
不过任洋强调,不管是“帮唱”还是其他环节设置,都不是为了让节目“更火”“更喧嚣热闹”,而是坚持《声入人心》的自我表达,“接下来节目会有一些调整和改变,但并不会是为了迎合市场或者急于造星。我们坚持做音乐综艺中的独特品牌,要保持它惯用的调性”。
独家专访
《声入人心2》总导演:
“音乐上的信心,我们是十足的”
“观众期待上的落差,我们理解”
《声入人心》播出之后,不管是收视还是口碑,都让观众感受到落差,对于这一点,任洋表示“理解”,“这也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他承认,节目进行到第二季,最难的是如何在保住节目本身固有气质之余,给观众新的期待空间,“第一季给大家制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我们用了所有力气告诉大家,半年前那36个男孩儿是最好的。到了半年之后,我们希望告诉所有观众,新来的这一批男孩儿一样好——怎么让观众进入新的梦境和空间,就是我们需要突破和创新的地方”。
无论是对《声入人心》还是对已经被认为“出圈”的音乐剧、歌剧来说,第一季节目和观众第一次走进剧场一样,都是“新鲜”的,“到了第二季如何继续提升节目的魅力,跟音乐剧如何吸引观众第二次走进剧场是相似的,这才是考验真功夫和真本事的时候”。
目前,有观众认为,看了几期节目,还没有找到“深入人心”的歌曲和小哥哥。对此,任洋透露:“其实今年就歌曲本身而言,网络点播量和网络视频播放量都比去年翻了不止一倍,大概是三四倍的样子。可以说,在音乐上的信心,我们是十足的。观众的耳朵是诚实的,大家的手机也是很诚实的。”
至于第二季成员还没有“爆红”的原因,任洋认为,原因可能是节目才播了三集,“第一季节目也是靠前期的积累,成员们才慢慢火起来。现在第二季的观众可能期望太高,所以,这种落差是一定会有的。我们相信,通过节目的积淀,新的‘36子’一定会有让大家认识和了解”。
不希望这是“一夜成名的舞台”
任洋强调,节目组不希望把《声入人心》变成“一夜成名的舞台”,“我们不会急于造星”。因此,节目里所有成员上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管是成名的演员还是年轻人,都必须通过努力、经过台下的打磨历练,才有可能迎来上台的机会,这也是节目要表达的价值观”。
第二季节目中,成员们专业水准差异比较大,有被业内誉为“大魔王”的专业歌唱演员、音乐剧演员,也有刚刚年满18岁的年轻人。对此,任洋认为,节目组眼里并不会拿年龄来区分成员们的实力,“他们都接受过正统的声乐训练,只是说在舞台表演经验上,可能有一部分是比较有经验的。而对一部分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通过重唱的形式或跟别人搭档的形式才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出更多光芒。我觉得他们都是互帮互助的,这种取长补短有助于大家做出更多更好的音乐”。
鼎朔是什么意思?
徐均朔的人物简介
姓名:徐均朔 年龄:16岁籍贯:台湾新竹出生地:福建福州星座:射手座爱称:树叶王子粉丝暱称:叶子微博粉丝团:@徐均朔粉丝团星事件:8岁时加入了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是合唱团的男声主唱,在第二届中国少年合唱节比赛中获得过小百灵奖。2009年和2011年两次代表福州到台湾表演。2010年8月20日在“跨越海峡·相约世博——第七届榕台青年夏令营”中,表演独唱和街舞。 2011年,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颁奖晚会暨闭幕式,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徐均朔用树叶吹奏了一首《阿里山之歌》,这可是他向省歌舞剧院老师学习的“拿手好戏”。 台湾籍的徐均朔在福州十一中学习,由于父母在福州工作,他从小就在福州生活。这次来台湾参加两岸合唱节,他非常高兴。他说:“我给大家带来了福州的茉花香。” 2012年以音乐特长生进入福州十一中。 2013年4月8日和2013年6月11日 两次登上《福州晚报》。2013年录制《鼎边》。“锅边香米芬芳/穿过了上杭到下杭/料是料汤是汤/Q得我儿时心痒痒……”昨晚,在位于福州宁化街道长汀社区的一间音乐工作室里,当这段歌词从一个17岁的台湾籍男孩徐均朔口中蹦出时,满足与骄傲的表情爬上了徐爸徐妈的脸庞。这对夫妻很惊喜,儿子居然能把福州歌唱得那么好,唱出了他们儿时记忆中锅边糊的味道。徐均朔在录音室演唱的是福州本土知名音乐人赖董芳创作的《鼎边》(即锅边糊)。为了推广这首虾油味浓厚的福州本土歌曲,赖董芳一直想找位年轻人来唱。十一中的在读学生、音乐达人徐均朔因为给学校音乐社录制专辑,而进入了赖董芳的视野。小伙很帅,有点明星范。“最关键的是,徐俊朔在音乐上有态度。”赖董芳告诉主持人。受赖董芳邀请唱《鼎边》,徐均朔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他以前玩的都是流行音乐,这次不仅要唱福州歌,更是专业级的尝试。短短4分钟的歌,徐均朔已经录了3次,“每次去录音回来,嗓子都是哑的。10遍,20遍,甚至是50遍地唱。”从周杰伦到五月天,从中国风到摇滚范,几乎样样拿得出手的徐均朔是福州十一中出了名的音乐达人。徐均朔的爷爷是从台湾新竹到福州安家的,因为这层关系,他去了多次台湾。徐均朔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我们学校的音乐社,就是初中时我跟人一起组建的。”徐均朔说,年初时,他和音乐社的同伴们准备出专辑。徐均朔说:“没想到自己的专辑还没完成制作,就被拉上了福州歌的演唱路,现在只能每天拉着奶奶跟自己说福州话。” 2013年《中国梦之声》130609 号选手,同年6月9日《中国梦之声》第四场海选中用家乡带来的榕树叶吹奏并演唱了《白月光》和李玟的《滴答滴》以及韩红的《天路》,最终获得四位导师的一致认可,成功晋级 。2013年6月15日《中国梦之声》CK组队长,演唱《美》,萌帅全场。
“改正朔”是什么意思啊
“改正朔”就是新政权建立后重新确定一年的正月初一是哪一天。“正”代表正月,“朔”代表初一。
附资料:
历法问题,向来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问题,历史上每个新政权建立之初,都要通过改正朔、定历法等方式,来表示革故鼎新的姿态,希望通过变革历法,达到政治统一的目的。
中国历法,来源甚远,相传在伏羲、神农时,已有上元、太初等历,以建寅之月(即夏历正月)为岁首,黄帝轩辕氏将岁首改为建子,自是屡有改革,建子、建丑、建寅、建亥,代各不同。汉武以后,多沿用夏正。清袭明制,也是以夏历纪岁。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民国初年改用阳历,以公元纪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识,也是革故鼎新之举。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改变清廷的“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