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姓有多少人口以及刁姓有多少人口2024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刁姓有多少人口,以及刁姓有多少人口2022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刁这个字怎么读
- 2、刁做姓氏怎么读
- 3、2020刁姓人口全国多少人?
- 4、刁姓读什么?
- 5、"刁"在百家姓里的读音?
- 6、刁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刁这个字怎么读
刁(Diāo)姓,富有传奇色彩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于雕国。《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周文王姬昌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改刁姓。”刁姓的来源:来源于姬姓,古雕国之后;出于职业,古代雕人之后;貂、刀姓所改。
刁做姓氏怎么读
刁做姓氏读diāo(第一声)。
拼 音 diāo
部 首 刀
笔 画 2
五 行 火
五 笔 NGD
〈名〉古代行军用具。一种有柄的小斗,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
〈方〉∶稻、麦、谷、高粱等抽的穗
〈形〉狡猾,奸诈 。乖巧,机灵
〈动〉勾引 。拐;骗 。
扩展资料:
刁(Diāo)姓,富有传奇色彩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于雕国。《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周文王姬昌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改刁姓。” 刁姓的来源:来源于姬姓,古雕国之后;出于职业,古代雕人之后;貂、刀姓所改。
分布
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3%左右。
如今,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贵州、湖南多此姓,贵州、湖南二省汉族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2020刁姓人口全国多少人?
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48位。
如今,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贵州、湖南多此姓,贵州、湖南二省汉族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迁徙
西汉初年,刁间由弘农郡东迁渤海郡。
汉末三国魏晋时,刁姓在弘农、渤海发展壮大,弘农郡和渤海郡成为刁姓名门望族。
东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原动荡,渤海饶安人刁协携族人随晋室南迁。后刘裕诛杀刁家,刁氏有回归北方者,但仍有血脉留居江南。
北魏时,刁整因河北战乱,遂奉母客居齐州。
隋唐两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但在苏、鄂等地均有刁氏入居。唐昭宗时,长安人刁光胤避乱入蛋。
唐末五代时,刁姓开始大规模南下,最南至湖南。刁彦能因仕宦南青而落籍升州,其子孙徙居润州丹徒。还有一支刁姓落籍南京,慢慢迁到镇江。
宋元明清四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刁姓人入迁。
近代,闯关东,走西口,刁氏有族人到东北三省和西北地区落户。由于战乱儿和政府移民,各支族人在迁徙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流动,亦有回迁。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流动大,五湖四海均有族人入居。亦有到港台海外谋生发展。
截至2016年1月,刁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3%左右。
以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刁姓
刁姓读什么?
Diāo。
刁(Diāo)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刁姓源于雕国,刁姓始祖有雏于周宣王三年生于陕西长安弘农,周幽王时封为雕侯,其后裔以雕为姓,西汉初年始称“刁”。刁氏最早属于以国名为氏,亦有源于姜姓、貂姓或者官位、职业,还有来源于百濮族、傣族、满族、匈奴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相关信息:
截至2016年,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48位。
如今,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贵州、湖南多此姓,贵州、湖南二省汉族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刁"在百家姓里的读音?
"刁"在百家姓里的读音是Diāo。
刁(Diāo)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刁姓源于雕国,刁姓始祖有雏于周宣王三年生于陕西长安弘农,周幽王时封为雕侯,其后裔以雕为姓,西汉初年始称“刁”。刁氏最早属于以国名为氏,亦有源于姜姓、貂姓或者官位、职业,还有来源于百濮族、傣族、满族、匈奴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截至2016年,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48位。
如今,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贵州、湖南多此姓,贵州、湖南二省汉族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扩展资料:
刁姓名人。
先秦秦汉。
刁闲,西汉初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大工商业主,中国古代23巨商之一。
刁韪,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东汉大臣。桓帝时为待御史,与陈蕃相重,被陷以朋党禁锢。后复拜议郎,迁尚书,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耿直,有明略,所在称神。
魏晋南北朝。
刁协,渤海饶安人,东晋大臣。东晋初建,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参与制订朝廷典章制度,为元帝心腹,竭力拥护帝室,与王氏势力相抗衡。后王敦起兵反晋,他于出逃途中被杀。
刁彝,刁协子,东晋大臣。王敦乱平后,他斩仇人党为父报仇。历尚书吏部郎,累迁北中郎将、徐衮二州刺史、假节,镇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刁姓
刁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刁姓,富有传奇色彩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于雕国。《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周文王姬昌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改刁姓。”刁姓的来源:来源于姬姓,古雕国之后;出于职业,古代雕人之后;貂、刀姓所改。
刁(Diāo)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的诸侯国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刁,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貂,晋有刁协。”古雕国,故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道镇兰家川一带,在商王朝时期原地多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执政时期,曾在延安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讨伐鬼方民族的战争,其在典籍《周易·既济》中有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文王时期,亦大举攻伐周边地区,因延安地区盛有鹘雕(鹗鸟),因称为“雕”。周武王灭商纣之后(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将兄弟之一封于雕,建有姬姓雕国,其时该地区仍为鬼方民族所占据。
战国初期,延安地区以南属魏国之域,以北为赵国领土。秦惠文王嬴驷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率军大败魏军于雕,斩魏军八万余,并俘魏军大将龙贾。因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称作“雕阴”,史称这次战役为“雕阴之战”。这一战役使魏国在军事上开始走下坡路,其后,魏国被迫将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国,延安地区始属秦国。
源流二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后,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据史籍《汉书》记载:“雕姓,考工雕人之后。”考工,是西周至秦汉之际对所有技工的统称,包括了六类三十个基本工种。
在雕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雕人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门生漆雕开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典籍《论语》中记载有:“子使漆雕开仕。”漆雕开,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是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他曾经因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但他不气馁,投入孔子门下专攻《尚书》。史称,漆雕开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漆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近臣竖貂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姜小白在执政后一心想富民强国,在诸侯列国中成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选拔一批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的人才来辅佐他实现这个远大目标。管仲、隰朋、鲍叔牙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齐桓公死后,五个公子争相求立,竖貂与易牙等杀群吏,逐齐孝公姜昭,立齐中废公姜无诡,内讧从此扩大,竖貂也在这场政变中丧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姜潘即位,才彻底平息了竖貂引发的这场内乱,但齐国因此也丧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竖貂在自宫之前,生育有两子一女。后来竖貂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氏,称貂氏,此后遂有貂氏一族。但后裔子孙们为了避先祖之恶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刁”,毁灭六国遗民能锻兵造反的工具,来装备军队自己的战士。
在刁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为貂姓所改。据《风俗通》所载,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后来皆改为刁姓。 另据《日知录》、《复古篇》载,古代刁、雕、貂三字声同宗异,后统为刁姓。
源流六
源于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时期的百濮雕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胊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而明朝时期的广东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学大家黄佐在《广东通志·图经》中记载:“海南古有雕题国”。古郁水,即今广西右江、郁江、浔江以及广东西江。今广西东部、广东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郁南县”,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东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题国”,有学者认为应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学者认为雕题国是指今台湾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的大批南迁,蜑人逐渐失去了陆上营地,被迫长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汉人同化,逐渐上岸开垦沙田种地,成为农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愿放弃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守“以舟楫为家,捕鱼为生”的古老传统,因此在历史上曾被南下汉人视为低贱的“蜑民”。
蜑人被汉族同化之后,有以先国之名为姓氏者,称雕题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者,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余者多为巴氏、樊氏、晖氏、相氏、郑氏这五大著姓。
源流七
源于职业,出自秦、汉之际刁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刁,为秦、汉时期的一种军用品,是一种有柄的小斗(带把小铜锅),白天可供一人煮饭,夜间则用来敲击以巡更,为军旅必备器具。这种“刁”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将其柄巧妙一点可折叠,改称为“军用饭盒”罢了。制作“刁”的工匠,就称为刁工。秦始皇曾将收缴的六国兵器“冶以为刁”,毁灭六国遗民能锻兵造反的工具,来装备军队自己的战士。
在刁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雕陶莫皋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在复株累若鞮单于的后裔子孙中,有随南匈奴逐渐融入汉族者,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称雕陶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刁氏、陶氏、单氏等。
源流九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武官冠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汉朝时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将的冠帽上皆有貂尾为饰,是一种身份象征。
在汉朝武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荣,因有称貂氏者,后多简改同音字“刁”为姓氏,称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