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有多少人口以及安姓现在有多少人口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天灵灵地灵灵,看见本文你最灵,你会不会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起来学习安姓有多少人口,以及安姓现在有多少人口对应的知识点吧。
本文目录一览:
安姓的由来.(全国共有多少人姓安?)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2、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
震惊!中国有一姓氏竟是波斯人后裔,不是华夏子孙?
在古文当中,“华夏”这一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尚书》当中,里面提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有人认为,“夏”取自于夏水(即汉水),而“华”以华山得名,因此古籍当中以“华”和“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蛮夷。发展到后来,逐渐成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代名词,唐朝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实际上,您如果是这个姓氏,那就有可能并非“华夏子孙”,而是“波斯”的后裔。这就是“安”姓。
根据史书记载,在汉武帝期间,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抵达安息国,从此双方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原文明与中东地区建立了往来,而也正是这一时期,古印度的佛教也流传到了中国,进而传向日本以及西域。在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公元2世纪,安息国的太子,同样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想要前往汉朝进行求学。
然而作为一国储君,安息国国王夫妇怎么可能答应这个要求呢?为此太子剃发为僧的愿望一直得不到实现,在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国王去世,按照道理来说,正应该是太子继承王位。然而他却将国王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叔父,自己则跟随着庞大的安息使团,以及大量的随从,前往东汉都城洛阳,在抵达之后,安息太子受到了汉朝廷隆重的款待,而他更是为这里浓厚的佛教文化所感到兴奋,为此,太子决定在此地定居下来。
他给自己起来一个中文名字:“安清”,很多仆人也没有再回到自己的祖国,同样在此地居住,他们效仿自己的王子,以“安”作为姓氏。而在洛阳当地,人们则将其称之为“安帕提亚氏。”安族人的后代,也繁衍生息到如今。历史上将其归于安氏正宗。现在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安氏族人尊奉安清为得姓始祖。
而在此之后,又有一批西域人的加入,唐朝中期西亚的昭武九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期间有一个叫做安国的国家,随即以国名作为姓氏,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原本为康氏,是昭武九国中康国后裔,后来随着父亲冒姓为安氏,其后代遂以安为姓。
因此在汉唐以后,不少从西亚来的胡商,也有着以安为姓氏的例子,《洛阳迦南记》记载了北魏胡人络绎不绝的盛况:“洛阳城内胡商云集的盛况:“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汉朝时的罗马帝国),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其中大多数便为安姓,来自河南等地。
截止到如今,安姓人口大约209万,占据全国人口的0.14%左右,他们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安氏-姓安的名人-安姓起名字-安姓的起源与家谱
宁夏凉州郡,甘肃武威郡,湖北武陵郡。
「安」源出
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略有三支﹕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安息国(伊朗东北部)太子安清,潜心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见本网的「安世高」段,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亦为安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安」氏。三﹕为「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安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安氏。又,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安姓很少为人所知。进入东汉以后,安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唐朝,是安姓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因安禄山之乱,河南一带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减少。宋朝时期,安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陕西、山东、广西、甘肃、浙江、福建。全国形成了以四川I和豫、冀、晋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区。明朝时期,安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8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贵州和山西两省,约占全国安姓人口的40%。贵州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人口的21%。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河南,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51%。宋、元、明期间,安姓人口减少很多,其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东南迁移。全国形成以川贵、晋冀豫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当代汉族安姓的人口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安姓人口由8万增到170万,达21倍,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安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大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以渤海湾地区为中心,向西抵甘肃和向南达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布带。安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安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京津冀、晋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贵州北部、豫鲁大部、湖北西北、安徽北部、江苏西北、内蒙古大部、黑吉辽,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9%的安姓人群。在内蒙古东北部、山东东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川贵桂大部、重庆、湖南西部、新疆西北,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3%的安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