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姓有多少人口以及茅姓的现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启强网和大家一起阅读茅姓有多少人口,以及茅姓的现状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收藏哦。
本文目录一览:
姓是m开头的,都有哪些姓
m开头的姓氏有:孟、马、莫、蒙、满、麦、茅。
1、孟姓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极昌。汉代,孟姓已成为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境一带望族,并向西播迁于陕西咸阳,向南入迁浙江上虞、湖北鄂城、云南曲靖。
魏晋南北朝时,孟姓族人因避纷乱,大举南迁,其中河南一带的孟姓大多入迁今湖北、江西北部一带,山东一带的孟姓多迁至今江苏、浙江一带。孟姓广泛分布于我国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明、清之际遍布全国各地。
2、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
3、莫姓,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颛顼帝,出自上古时期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颛顼帝为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8位。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233.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湖南、贵州、浙江、山西、河北、山东、上海、四川等省市。
4、蒙姓是中国的姓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主要渊源是出自以山名、国名为氏,《帝系谱》载:来源于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子孙高阳氏后裔老童封蒙山,以国为姓;其次为他姓所改。
蒙姓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山东蒙山、广西平南、广西横县、重庆,河北衡水饶阳县等地,历史名人有楚国大夫蒙觳、秦朝著名将领蒙恬、秦朝著名文官,参谋蒙毅,金代右副元帅蒙古纲;当代名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司令员蒙进喜等都是蒙姓的主要代表。
5、满姓,属于稀有姓氏,起源一般认为有三:其一、源出于西周初被封在陈国的帝舜后代妫满(又称胡公满);其二、回族满姓源于经名“满苏尔”(又译为“曼苏尔”)的首音;其三、旧由“瞒氏”讹音变为满氏。满姓人口并不多,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6、麦姓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姓氏,大部分讲粤语(白话),少部分讲鹤佬话(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居141位,在鲁、季、覃、毕姓之后,耿、舒、尚、聂、庄姓之前,占全国人口0.09629%。1996年全国12.24亿人折算,麦氏总人口为118万(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7、茅氏始祖为姬茅叔。今北京,上海松江,河北尚义,山东平邑,山西太原、大同,内蒙古乌海,湖北武昌,江西崇仁,广西田林,江苏扬州、南通等地均有分布。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九位门阀。茅姓到2009年1月为止,在中国姓氏排名为119位,在中国的人口约四十万多。
字母m开头的姓氏通常有哪些?谢谢!
1,闵姓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闵姓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谥号鲁闵公。古代闵与悯、愍字义相同,都有怜惜之意。鲁闵公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闵”为姓,称为闵氏,世代相传。
2,梅姓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商朝末年的梅伯为得姓始祖。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2010年,中国大陆姓氏排名第136位,人口约105万,以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六省梅姓约占中国大陆汉族梅姓人口的74%。
3,穆姓
穆姓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历史上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穆姓在宋朝人编的《百家姓》中排 98位,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第230位。
4,茅姓
茅姓始祖为姬茅叔。今北京,上海松江,河北尚义,山东平邑,山西太原、大同,内蒙古乌海,湖北武昌,江西崇仁,广西田林,江苏扬州、南通等地均有分布。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九位门阀。茅姓到2009年1月为止,在中国姓氏排名为119位,在中国的人口约四十万多。
5,苗姓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在2013版按人口多少百家姓排行为146。春秋时期楚国公族贲皇后裔,贲皇源于楚国王族芈姓,苗姓得姓两千多年。全国均有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闵姓
茅姓的介绍
茅氏始祖为姬茅叔。今北京,上海松江,河北尚义,山东平邑,山西太原、大同,内蒙古乌海,湖北武昌,江西崇仁,广西田林,江苏扬州、南通等地均有分布。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九位门阀。茅姓到2009年1月为止,在中国姓氏排名为119位,在中国的人口约四十万多。
崇明四大姓氏
崇明四大姓氏:黄、陈、施、张。
据《崇明县志(1985-2004)》记载:根据上海谱牒研究会1997年11月30日在籍人口为基准的调查资料显示,崇明共有姓氏556个,其中单姓549个,复姓7个。
在556个姓氏中,万人以上姓氏有18个,依次为黄、陈、施、张、陆、沈、顾、朱、龚、王、杨、徐、倪、吴、周、严、宋、李;千人至万人姓氏有54个;百人至千人姓氏有70个;百人以下姓氏有414个。
崇明姓氏来源
蔡姓,宋理宗时,吴县西山蔡子旺主天赐盐场,迁崇明。
柏姓,南宋初,柏万春族人自汴(今开封)南迁京口,宋末柏应科转入崇明。
周姓,元末,句容周百愚迁崇明。
韩姓,南宋中,韩侂胄设别业崇明。
秦姓,南宋末,秦约先人自盐城、秦中立自高邮分别迁崇明。
茅姓,宋末元初,句容茅氏迁崇明。
严姓,元初,杞县严介迁黄姚,后人广布宝山、青浦、嘉定、浦东、崇明。
孔姓,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通州税监、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安之子孔希文,由通州迁崇明。
殷姓,元至元年间,殷鸿自句客迁崇明。
薛姓,元至正十四年,广西横州薛文虎知崇明州后留居。
汤姓,元代,句容汤吞迁崇明。
倪姓,元末,倪涞、倪洽兄弟经句容迁崇明。
沙姓,明初,沙玉相自太仓迁崇明。
鲁姓,清初,鲁之屿抗清阵亡苏州,后人避迁崇明。
施姓,唐万岁通天元年,自句容迁崇明东西沙。北宋末,施天瑞兄弟自汴南渡,或直迁崇明,或经句容后转迁崇明。建文四年,方孝孺于靖难之役中被夷族,族人避遁崇明,改当地大姓为施氏,并取“方人也”之义,建国初崇明部分施氏犹家祭方孝孺。
郁氏,崇明有姓,本郁氏。乾隆四年,贡生郁瑚上书衍圣公与朝廷,称本孔门高足有子后裔,获准改姓,并于蟠龙镇东建有子祠。今地名有家桥,亦多有姓。
龚姓,元代,句容龚和生兄弟迁崇明。
林姓,清初,兰溪林氏迁崇明。
刘姓,宋天圣三年(1025年),自句容迁崇明姚刘沙。
陈姓,宋建中靖国元年,自句容迁崇明三沙。
张姓,宋建中靖国元年,自句容迁崇明三沙。宋末常熟张万九、万十兄弟分迁云间、崇明。
姚姓,宋天圣三年(1025年),自句容迁崇明姚刘沙。元代,句容姚氏迁崇明。
曹姓,元至正年间和明宣德年间,常熟和吴县东山两支先后迁崇明。
陆姓,万岁通天元年,句容陆氏迁崇明东西沙。
顾姓,唐万岁通天元年,句容顾氏迁崇明。南宋初,顾宪自汴迁崇明。
袁姓,句容袁孟康兄弟迁崇明。
董姓,唐万岁通天元年,句容董氏迁崇明东西沙。
黄姓,唐万岁通天元年,自句容迁崇明东西沙。北宋末,多支自中原南渡,黄绅先人一支经句容迁崇明。
宋姓,唐万岁通天元年,自句容迁崇明东西沙。
朱姓,宋建中靖国元年,句容朱氏迁崇明三沙。
吴姓,宋末,常熟吴氏迁崇明。
孙姓,宋末,句容孙氏迁崇明。
杨姓,宋末,句容杨廷玉迁崇明。元末,句容杨孟春兄弟迁崇明。
范姓,多来自吴郡,有北宋末迁崇明。
沈姓,南宋初,扬州太守、凤阳沈都远迁清浦里,后分迁浦东、宝山、嘉定、崇明;宋末,句容沈节隐迁崇明。
徐姓,南宋初,句容徐公正兄弟迁崇明。正德年间,明初名将徐达后人徐飞自句容迁崇明。
茅(Máo)姓的起源,历史上的茅姓名人有哪些
茅以升等。
茅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公第五子茅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朝时期,周公旦的第五子茅叔被周成王封于茅邑(中国山东济宁金乡与江苏丰县之间),建立了茅国,是一个古老的姬姓小国家,子爵。周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卫国君主卫殇公因卫国执政大夫孙林父叛逃至晋国,曾经联合茅国,与晋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战争。到了春秋末期,邾穆公改邾娄国号为邹,史称邹国。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鲁国攻伐邹国,邾隐公打不过鲁国,被迫进贡赔礼。在恼羞成怒之下,随后即攻灭了紧邻的茅国泄气,以挽回面子。这样一来,有四百六十五年左右历史的茅国消亡了。茅国被邹国吞灭后,茅国公族子孙以及国民就以国名为姓氏,称茅地氏、茅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茅氏、茆氏、菅氏。
注:
春秋战国时期,“茅”、“茆”、“菅”三字义通,都是指茎杆中空的禾本科植物,可互用。另外,在史籍《路史》、《姓氏大观》中记载有:“商后有不茅氏,后有茅姓。”被史学家认为这是错误的,子姓商族后裔有不第氏,或称不荑氏、不夷氏,但没有不茅氏。被史学家认为概因笔误所致。
源流二
源于姬姓,但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先茅,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先茅,是先轸的弟弟。而先轸是晋文公执政时期的重臣,是晋国的军事统帅,为晋国立下许多功勋,其家族因此飞黄腾达,先茅也被晋文公任为大夫,赐封地在“先茅之县”(中国山西平陆茅津渡)。到了(公元前627年)农历3月,晋国与白翟(白狄)在箕地(中国山西榆社)争战,元帅先轸、先茅及其儿子一同战死。大夫胥臣推荐郤缺为晋军主帅。当年农历8月,郤缺再率晋军攻灭了翟国,并俘虏了白翟的首领。晋襄公任命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为中军主将,以告慰先轸。但因大夫先茅全家战死,没有后裔了,便将先茅原来的封地赏赐给了胥臣,以奖励他举荐郤缺的功劳。
胥臣非常敬重先茅及其子,将自己的新封地改称为茅城,建茅亭追念其功,并令先茅的故旧家臣皆改姓为茅氏,世代相传。
源流三
源于姬姓,但出自春秋时期邾国大夫茅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茅夷,全称为茅夷鸿,为春秋晚期邾国大夫。。子孙何至以茅夷为氏。”周敬王姬丐三十二年(吴王夫差八年,公元前488年),鲁国军队强行攻入邾国,大肆掠夺后,将邾国君主邾子益(曹益)也虏回鲁国。当年农历7月,邾国派大夫茅夷鸿携带束帛求见当时春秋霸主吴王,上奏道:“鲁国攻邾,邾子益为鲁师所擒,献于毫社,囚于负瑕,邾国都城遭鲁师肆虐。茅氏拜请吴王顾念吴邾结盟之情,出兵相救。”
茅夷鸿有大功于邾国,晋升上大夫。茅夷鸿的后代孙子名叫何至,他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茅氏,由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
源流四
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大夫茅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茅焦,妫姓,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因为学识渊博,而且胆识超人,茅焦被秦王政聘请为客卿。茅焦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为“中华第一皇帝”的秦始皇保留了一个好名声。
在茅焦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茅氏、焦氏,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姬茅叔、先茅、茅夷鸿、茅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