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节假日明细表and节日表大全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法定节假日明细表,以及节日表大全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2022年放假安排时间表出炉,2022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几天?
2022年的法定节假日总共有11天,明细如下:元旦1月1号是一天;
春节是三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清明节是一天;
劳动节是一天,5月1日;
端午节放假一天,是端午当日;
中秋节放假一天;
国庆节放假三天,4月1日,2日,3日。
这些假期不包括调休的周末。
如果觉得有用,请采纳,谢谢。
中秋国庆放假通知出炉,假期有哪些出行攻略?
中秋国庆放假通知出炉,翘首期待的长假期终于要到来了,假期出行自然也就会成为大家聊天的热门话题。下面,与大家分享四个出行攻略:
1、拼出超长假期
今年中秋节的放假时间是9.22日—9.24日,9.25日—9.30日上班,随后迎来七天国庆假期。假设你可以请六天年假,那么就意味着你可以拥有16天的超长假期,只要你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世界各地任你选呀。
2、提前订票订酒店
提前订好飞机票,这才有可能买到有一定折扣的机票;火车票的预订时间是提前一个月左右,最便捷的抢票方法就是在手机上使用12306软件;提前订酒店,因为往往越是性价比高的酒店被订完的速度越快。总之,在时间基本确定的条件下,提早订好票订好酒店为上策。需要提示大家的是,预订时要看好取消及更改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3、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出门旅游,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在开始旅游前不妨给自己买一份旅游个人意外险,以防万一。密切关注旅行目的地的动态以及天气,如果目的地确实出现不适宜旅游的险情,果断舍弃,另行安排自己的假期。
4、做好攻略
攻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握一份完美的攻略,旅行也就成功一半了。比较火热的攻略网站莫属穷游网和马蜂窝了。我们要学会利用前人的“成果”,规划好自己的出行路线,特别是要关注下如何避开大规模人流的经验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度过愉快的假期哦!
法定节假日哪些日期是2倍工资,3倍工资
周六、周日加班给2倍工资,国家法定假日(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加班给3倍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规定每月计薪按21.75天算,但8月有23个工作日?
是的,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分析如下:
1、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2、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扩展资料:
工资结算就是劳资双方根据当地法规或者惯例签订书面的劳资合同或以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口头约定,对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如一周、一个月、一年等,中国大陆一般是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内的劳动成果进行的结算,我国法律规定工资报酬必须给付货币。
简单的说工资结算就是劳资双方约定的一定时间内的各种劳动成果量与劳动单价乘积的累加,得出最后一个双方认可的总量,这个总量有的含税,有的不含税。
实质内容
我国在实行商品经济之前的工资,并不怎么在意劳动成果是否合格。但商品竞争经济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使资方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产品只有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资方要求劳方的绩效必须符合自己的规定,对优质的劳动产品成果会给予奖励,不合格的则给予处罚。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此外,由于劳动者需要赡养长辈、养育孩子,因此工资的实质内容包括:劳动者生存及其养老所需要的费用、提高劳动技能的培训费、赡养长辈费、养育孩子费等。
原始记录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付给职工的工资应依据有关原始记录进行计算,计算工资的原始记录主要指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
应付计算
应付工资的计算是工资结算工作的核心,工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项目计算对每个职工的应付工资额。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考勤记录登记的职工出勤、缺勤天数和每人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只要职工出满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标准工资,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资应从标准工资中扣除。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
缺勤应扣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百分比
日工资率是职工每日应得平均工资,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30
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照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视为缺勤,照扣工资。
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21.17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21.17
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超过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扣工资。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产量记录和计件单价进行计算的。产量包括合格品的数量和料废品数量,料废品是因加工材料的缺陷而导致的废品。
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计件工资按计件对象不同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以班组为计件对象,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计件工资为小组集体应得工资总额,集体计件工资还应在小组组员之间分配,计算出个人应得工资。
3)加班加点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应按加班时间、工资率及有关规定计算;奖金按企业的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计算;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应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计算。
4)职位补助
离职结算
主动辞职,没有其它经济补偿的。除非在公司没有缴纳社保的前提下,并以此为由,提出辞职,可以要求经济补偿,根据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你的什么时候辞职就什么时候结算工资,不过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是有一个固定的发工资时间,如果还没到就按公司规定到下个月才可以领取。你可以跟用人单位协商,单位同意就可以领啦。
劳动者因违法或者违约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还是要承担责任的。但要注意的是:(1)劳动者必须具有主观过错;(2)赔偿只算直接损失,不算间接损失。
具体的赔偿项目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但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生产、经营造成的直接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
上述两点的主要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
必要时可参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但须注意:该条例已经由国务院废止)
关于违约责任,你要注意《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约定范围的限制:
仅限于专项培训费的服务期条款、保密义务、竞业限制三种情况。而且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的人员仅限于高级管理人员。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计算方法
新华网1月10日消息 劳动保障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通知对职工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以及工资折算办法进行了调整。以下是通知全文。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工资结算凭证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发放职工工资、办理工资结算是通过编制“工资结算表”来进行的。工资结算表又称工资表,是按车间、部门编制的,每月一张。在工资结算表中,要根据工资卡、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及代扣款项等资料按人名填列“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实发金额”三大部分。
工资结算表一般应编制一式三份。一份由劳动工资部门存查;一份按第一职工裁成“工资条”,连同工资一起发给职工;一份在发放工资时由职工签章后交财会部门作为工资核算的凭证,并用以代替工资的明细核算。
由于工资结算表是按各个车间、部门分别编制的,因此,只能反映各个车间、部门工资结算和支付的情况。工资结算表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资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