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简介_红线女简介几个仔女
22世纪什么最重要?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红线女简介,以及红线女简介几个仔女对应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2024
红线女(唐代女侠)详细资料大全
唐代宗建中二年夏末秋初的一个夜晚,一位身着墨绿色夜行衣的姑娘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老谋深算的节度使田承嗣床头,盗走了一个盛着节度使金印的宝盒,从而巧妙地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盒”的故事,武艺绝尘的盗盒姑娘红线女更被人们看成是似神似仙的侠女,她的名字传遍了北方民间。
追根究底,这个人人皆知的“红线女”之名实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姑娘名为“鸿现”,因发音与十分形象的“红线”读音相近,所以被叫成了“红线女”。若再往根上找,“鸿现”还应是“绿云”呢!
基本介绍
本名 :周绿云 别称 :红线女 所处时代 :唐代 性别 :女 身世简介,文献记载,梨山学艺,入节度府,红线女绝技, 身世简介 绿云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出生于沧州一位周姓官宦人家的小姐,这姑娘从小生得聪颖伶俐、漂亮活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绿云五岁那年,周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这尼姑虽然容貌苍老,眼神却相当精灵,她一眼看中了正在院中嬉耍的小绿云,于是向周家请求要收绿云为徒,周家这么一个爱如至宝的千金,怎么会舍得送她出家为尼,当下就婉言拒绝了。老尼也不多罗嗦,就在转身出门的那一刹那,猛地伸手抱过了小绿云,还没等绿云父母反应过来,就风驰电掣一般离开了。临出门时只丢下一句:“老身决不会亏待令嫒!”话音未落,人已了无踪影。这边绿云父母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捶首顿足,悲哭不绝。 这带走绿云的神秘老尼是何许人呢?原来她是隐居梨山修道百年的妙空神尼,近一个世纪的勤修冥悟,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除精通各种拳道兵器外,尤以一身绝世的轻功见长。妙空神尼武艺高超绝伦,脾气也是怪得少有,对选择授艺的徒弟特别挑剔,南来北往考察了几十年,却没有看中一人,一身稀世绝技眼看就没了传人。就在这时,她偶然在周家见到了绿云,这姑娘年龄虽小,却已初露慧质,不但一身骨胳细匀轻灵,宜练妙空神尼创制的功法,而且目光机灵有神,悟性甚高,是个学武功的好苗子。既然是百年难逢的好苗子,妙空当然不会放过,不惜强行抢入山中。 在险峻奇秀的梨山深处,绿云随妙空神尼过著与世隔绝的苦修生活。妙空神尼将毕身所创武功倾囊相授,绿云除了练就一套变幻无穷、灵捷如风的“神女剑法”外,还将妙空神尼神奇的飞腾之术学得八九不离十,运起功来,身影飘忽飞旋,犹如惊鸿一现,因而妙空将其名改为“鸿现”。 文献记载 唐代宗建中二年夏末秋初的一个夜晚,一位身着墨绿色夜行衣的姑娘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老谋深算的节度使田承嗣床头,盗走了一个盛着节度使金印的宝盒,从而巧妙地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盒”的故事,武艺绝尘的盗盒姑娘红线女更被人们看成是似神似仙的侠女,她的名字传遍了北方民间。 追根究底,这个人人皆知的“ 红线女 ”之名实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姑娘名为“鸿现”,因发音与十分形象的“红线”读音相近,所以被叫成了“ 红线女 ”。若再往根上找,“鸿现”还应是“绿云”呢! 梨山学艺 春去春回,转眼间鸿现姑娘已在梨山中度过了十载光阴。青春妙龄的鸿现,在梨山清泉的滋润下,长得艳丽非凡,加上日日练功,身材尤为健美。虽然在山中无人教她情爱之事,然而豆蔻年华的少女谁又不会怀春?鸿现渐渐喜欢一人独坐静潭边,以潭水为镜,望着水中自己的芳容痴痴暇思,还经常用山花插在鬓旁妆扮自己。妙空神尼把鸿现禁锢在深山中修练,本意是让她断净凡间七情六欲,专心致力于本门武功,使本门功法进一步发展深化;这时见鸿现无师自通,有了这些红尘女子的思情举动,因而断定:“这丫头六根不净,尘缘未断。”既然如此,干脆顺其自然,放她下山发挥一番作为。 主意既定,在一个春意醉人的日子,妙空神尼带着二八佳龄的鸿现姑娘,来到潞州节度使薛嵩府中。见到薛嵩后,妙空也不多说什么,十分干脆地把鸿现推到薛嵩面前,嘱咐道:“你与此女有缘,善自待她,日后必有奇验。”话一说完,妙空转身就不见了身影。 潞州节度使薛篙早已了解有妙空神尼这么一位世外高人,向来与她无恩无仇,今天却凭白无故地送来一位妙龄少女,着实让他摸不准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既然神尼留言“善自待她,日后必有奇验”的话,薛嵩当然不敢怠慢;何况这少女也确实美艳可人,薛嵩就欣然接受了下来。他回头问少女叫什么名子,少女低声答道:“鸿现”,可薛嵩却把“鸿现”误听成了“红线”,从此便“红线长、红线短”地叫开了,薛府里的人也都称她是“红线姑娘”;既然大家都习惯这么叫,鸿现也就懒得更正,鸿现从而就成了红线。 红线姑娘来历奇特,薛嵩当然不敢等闲视之。既然住进了薛府,就得在府中有个名份,作侍婢当然不成,作妾又太小,薛嵩本非拈花好色之徒,于是干脆把她收为义女,使红线姑娘在潞州城里有了个响当当的名份和地位——节度使的千金小姐。 遵照妙空师傅的交待,在薛嵩面前,红线绝口不提梨山学艺之事,平日练功也是深夜里背着人进行;因此,薛嵩一直没料到,自己身边这个美艳秀气的义女,竟然是一位身怀绝技,万人莫敌的奇女子! 入节度府 做了节度使府中的小姐,当然就得接受大家闺秀的那套教育,薛嵩不惜重金聘请了高师,教授红线姑娘诗文、书画、音律、棋琴等课目。红线女虽然在深山中没有得到很高的启蒙教育,但毕竟有颖慧的天赋和极高的悟性,三年学习下来,不止是诗文娴熟,而且弹筝抚琴、书画棋艺上,都有了非凡的造诣。 镇边节度使薛嵩虽为武将,但并非一个莽撞武夫,他除了臂力过人、弓马悯熟外,还通晓音律,雅好翰墨,称得上是一员儒将。见到稚气未脱的红线女棋琴书画进步如此之快,心中十分高兴,闲暇时,常与她谈诗论文、切磋音律、花下对弈,或是静听她弹琴抚筝。聪明过人的红线女成了薛嵩生活中的“开心果”,父女之情也日渐深厚。说到薛嵩的官职“节度使”,实际上就是守边大将,为了防御北方胡人侵犯中上,唐皇朝在沿边地区派驻了重兵,唐高宗时期,朝廷给这些地区的守将颁发了“节铖”,“节铖”也就是一种权柄的象征,以便于战事紧急时,守边将领能以“钦差大将”的身份调遣附近兵马,抵御外侮,因而人们就把这些持有“节铖”的守边大将称为“节度使”。 唐玄宗开元年间,重新调整边镇布置,使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不但是各边区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统管该地区的行政、司法、经济俨然是独霸一方的地方王。在这种大权独揽的情况下,唐玄宗晚年,管辖今天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趁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之机,起兵进军京都长安,薛嵩也成了安禄山的支持者。后来在唐肃宗的勉力号召下,各地勤王部队合力平息了变乱,安禄山死后、包括薛嵩在内的许多带兵大将降归了朝廷。限于朝廷的势力,这些降将没有受到惩罚,因为还必须借用他们手下的兵力镇守边关。 唐代宗继位后,为了安抚广大的关东(即渲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地区)地区,将这里划分成五大势力范围,分别安置甩不掉的“安史之乱”降将薛嵩、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及侯希夷。实际上在“安史之乱”余波震荡下,这五支兵马一直没有停止过互相争夺攻伐,唐廷予以明令划分,不过是委曲求全地接受眼前的事实,为他们划定势力范围,以求安定。 五位大将中的薛嵩与田承嗣,一向关系较为密切,以往曾多次并肩作战,同生死、共患难,而且两个家族间还互通婚姻,建立了亲家关系。如今按朝廷的划分,田承嗣辖有魏博五州,大约是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及山东省西北部一带,将府则定驻魏城,也就是今日的河北大名。而薛嵩的辖区则遍及山东省甫部及河南省北部一带,将定驻潞州,即今日的河南安阳。双方地境相接,成为邻“邦”;但两相比较,薛嵩的辖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田承嗣的管区、远远不及;田承嗣看在眼里,心生贪念;于是不惜横征暴敛,招兵买马,充实战备,加紧操练,准备在秋凉之后,起兵攻打潞州,他已把旧日交情尽抛脑后。 薛嵩这边打探到讯息,心中十分焦急。倒不是薛嵩的兵力不足以抵挡田承嗣部,他焦虑的主要是“安史之乱”方息,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刚刚喘过气来重振家园,如果又行交战,眼看两镇的安定与繁荣又将毁干一旦。一向崇尚文治的薛嵩一边加紧战备,一边却不免长吁短叹,忧心忡忡。 平日里很能逗义父开心的红线女见薛嵩整日愁眉不展,无心言笑,就拿出新作的诗文给义父过目,薛嵩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淡漠态度;她在月下为义父抚琴弄曲,薛嵩也根本没有平日里那种陶醉在琴音里的模样。红线女见状也不免心事重重,她心想:“义父深恩厚德,平日里待自己如同亲生女儿,如今也该是自己挺身而出,为父分忧的时候了!”别看红线女平日里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其实她对本镇时势早已暗察在心,深知义父为何而愁。红线女试着向义父探询道:“风闻田家兵马将于秋后前来攻打潞州,是吗?”薛嵩站起身来,面露不悦,苦笑着说:“此乃军国大事,不是你们女儿家所能操持的,还是不必为 *** 心吧!” 红线女闻言不再说什么,纵身一跃,飞上了自己的绣阁,转眼工夫,只见她穿一身墨绿色紧身夜行装,腰插一支龙纹匕首,手执一柄青霜宝剑,飘然由楼上飞跃而下,神情肃穆地对薛嵩道:“今夜将往魏城一探究竟,此去必可挫彼锐气,或能化解一场浩劫!”说完,还没等惊得口瞪目呆的薛嵩有所反应,转眼间就腾身而去。 红线女绝技 就在月圆星稀,冷露无声的夜晚,红线女施展“嫦娥奔月”的飞腾绝技,更鼓声声中,越墙深入护兵把持极严的魏城节度使府中。用点穴之技劫持了一名护兵,问明田承嗣的住所,然后点了那护兵的哑穴把他绑了丢在花丛中。红线女随即悄无声息地越上田承嗣卧房屋顶,揭开屋瓦,象燕子一般飘落在田承嗣的卧榻旁,烛影摇红,罗帐内田承嗣正鼾声大作,枕边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只锦盒,红线女轻轻掀开罗帐一角,探手取出锦盒,转身照原路越出田府,运起神行轻功,返回了潞州。这边潞州城内的薛嵩是整夜没合一下眼睛,晨光初露,红线女面带红晕地走进薛嵩书房中,喜滋滋地把上只锦盒递到薛嵩手上。 薛嵩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细看,这是一只雕琢精美的乌檀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田承嗣官印一方,以及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和田承嗣的生辰八字与平安符。薛嵩惊呼道:“红儿啊!这不是田承嗣的命根子吗?你是怎么弄来的?怕是此刻已把他急疯了呢!”话说田承嗣一早起来发觉自己的宝盒不见了,又气又急,一连杀了几个值夜的护兵。气忿之余,他又觉十分的惊惧,既然能有人在他枕畔取出宝盒,那么要取他的脑袋也决非难事啊! 田府内攘攘扰扰闹到上灯时分,门外传报:“潞州薛大人遣差官有密事面陈!”命差官进来后,差官呈上锦盒及书信一封。田承嗣见到宝盒已惊吓出一身冷汗,展信细读,上书:“昨夜有客探帅府,自亲家翁枕边取走一锦盒,知系君家贵重之物,为免悬念,特派专使奉还。” “薛嵩身边竟有如此高人!”这样一想,田承嗣就不再敢打攻取潞州的主意了,一场势在必发的战争,就被红线女这么轻轻的一拨,拨得烟消云散,两镇的百姓确实得以免却了一场浩劫。这件事慢慢传到了朝廷,田承嗣仗势不羁,原本是连朝廷的帐都不买的,既然薛嵩能把他治得服服贴贴,唐室就索性封薛嵩为平阳郡主,让他来牵制住田承嗣,还真的管用,说透了,田承嗣真正怕的还是小小的 红线女 呢!
红线女的身世简介
绿云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出生于沧州一位周姓官宦人家的小姐,这姑娘从小生得聪颖伶俐、漂亮活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绿云五岁那年,周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这尼姑虽然容貌苍老,眼神却相当精灵,她一眼看中了正在院中嬉耍的小绿云,于是向周家请求要收绿云为徒,周家这么一个爱如至宝的千金,怎么会舍得送她出家为尼,当下就婉言拒绝了。老尼也不多啰嗦,就在转身出门的那一刹那,猛地伸手抱过了小绿云,还没等绿云父母反应过来,就风驰电掣一般离开了。临出门时只丢下一句:“老身决不会亏待令嫒!”话音未落,人已了无踪影。这边绿云父母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捶首顿足,悲哭不绝。
这带走绿云的神秘老尼是何许人呢?原来她是隐居梨山修道百年的妙空神尼,近一个世纪的勤修冥悟,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除精通各种拳道兵器外,尤以一身绝世的轻功见长。妙空神尼武艺高超绝伦,脾气也是怪得少有,对选择授艺的徒弟特别挑剔,南来北往考察了几十年,却没有看中一人,一身稀世绝技眼看就没了传人。就在这时,她偶然在周家见到了绿云,这姑娘年龄虽小,却已初露慧质,不但一身骨胳细匀轻灵,宜练妙空神尼创制的功法,而且目光机灵有神,悟性甚高,是个学武功的好苗子。既然是百年难逢的好苗子,妙空当然不会放过,不惜强行抢入山中。
在险峻奇秀的梨山深处,绿云随妙空神尼过着与世隔绝的苦修生活。妙空神尼将毕身所创武功倾囊相授,绿云除了练就一套变幻无穷、灵捷如风的“神女剑法”外,还将妙空神尼神奇的飞腾之术学得八九不离十,运起功来,身影飘忽飞旋,犹如惊鸿一现,因而妙空将其名改为“鸿现”。
红线女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红线女简介,个人简介模板 简历,简历个人简介,简历个人简介怎么写,简历中的个人简介,简历的个人简介怎么写,简历的个人简介,个人简历自我简介,个人简历的自我简介,
红线女
红线女(1927~ ),广东开平人,生于广州西关,原名邝健廉。13岁师从舅母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参加马师曾的太平剧团,逐渐成名。1946年在香港连续一月演出粤剧《我为卿狂》轰动全港。1947年拍摄了《我为卿狂》等三部电影,后共拍摄了70多部电影。1955年回国参加国庆6周年观礼活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是年底加入广东省粤剧团。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以《昭君出塞》、《荔技颂》参赛,获古典音乐比赛金奖。1967~1980年,遭受不公正待遇,被下放英德茶场劳动。1984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独唱音乐会,受到各界热烈欢迎,1990年担任红豆粤剧团团长和艺术总监。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红线女:从艺六十余年 红透半个多世纪
从艺六十余年,红透半个多世纪,在粤剧界,在全国戏曲界,红线女之外,能做到这一点的,实在不多。
作为粤剧史上的一代天才,红线女的艺术生命持续了六十多年,至今已经演出了近200个剧目,拍摄了70多部电影,国内外观众与专家对她艺术成就的评价之高、之多,不仅仅在粤剧界,而且在整个戏剧界中都是少见的。有专家认为,近几十年来的粤剧,是现代粤剧史上的红线女时代,客观来说,这个评价并不算过分,因为她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粤剧艺术的范围,成为岭南文化的一道动人风景,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全国范围来看,粤剧未必是观众群最大的剧种,但红线女的名字却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很多人甚至是因为红线女这个名字才认识粤剧的。在人数众多的戏剧演员队伍中,红线女之所以能达到她的高度,自然是其与生俱来的嗓音、悟性等先天条件使然,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她对粤剧的痴迷,使她能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做出新的探索与革新,不断地获取前进的动力。( 网站之家)
早期跟随马师曾等前辈学艺时,尽管还只是剧团中的第三花旦,但红线女的刻苦好学就已经赢得了前辈们的好评,并且在长期的生活磨练中,涤尽艳丽的铅华,没有沾染上梨园的陋习。即使是在香港大红大紫的时候,红线女也从来没有迷失过自我,反而利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主动地多方面学习古典文学、英文以及其他剧种的特点,这不是一般的戏剧演员可以做到的。后来更因为对香港粤剧环境中的粗制滥造之风深恶痛绝,毅然回到内地发展。事实也证明,她当初回内地的选择是正确的。回来后她出演了自己最满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如《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等,让自己的艺术生涯一直持续到今天。
正是因为她对粤剧的热爱与痴迷,才创造出独具艺术风采的“红派”艺术,使自己的艺术达到了“随物赋形,沿情造声”的境界。也正是这份痴迷,才让我们理解,即使在“文革”期间她在牛棚里的时候红线女简介,都要借着吆喝鸡的机会练练嗓子;到七十多岁时,她仍然在为粤剧的发展而操劳,她想到开创动画粤剧电影的形式来推广粤剧,并坚持为片子亲自配音……
红线女能在粤剧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固然与她自身的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有关,但确切地说,也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比如说马师曾,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薛觉先,在她艺术道路上的提携与帮助;比如周恩来,他对红线女的殷切期望与指导,一直是红线女奋发向前的动力;比如梅兰芳、程砚秋等前辈,他们对红线女的指点与帮助,也让红线女的艺术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个现象的出现,那么,把红线女放到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或许可以说,红线女的出现其实与岭南文化的氛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红线女在20世纪30年代登上粤剧舞台时,中国社会正面临迅速的转变,政治、军事的混乱加速了新旧文化的更替。岭南文化既有注重实际与世俗生活的特性,又因为是最早与西方文明接触的地方之一,具有开放性与前卫性的一面。岭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开启了粤剧面对广大市民的世俗之门,必然要求粤剧演员在表演上更为成熟,在形式上做出变革,创新就成为必然。马师曾、薛觉先等做出了许多具有拓荒意义的改革,借鉴并融合了西方文艺中的某些做法。红线女正是在前辈开拓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逐渐超越了单纯的女性媚美的框架,形成了婉约之中又有悲壮的风格,达到了粤剧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如今,粤剧与岭南画派、广东音乐一起,被并称为“岭南三秀”。
红线女现象,正是20世纪岭南文化一道美丽而动人的风景。
人物词典
红线女最初想学戏的时候,其父亲是持反对态度的,理由是“成戏不成人”,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但红线女偏要“成戏又成人”。结果,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了名,成了戏,也成了人,成为粤剧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也是当代戏曲演员中海外声望最高的艺术家之一。
成名·红线女
红线女从小就跟着母亲到海珠、太平等戏院去看大戏,八九岁时跟着留声机学唱白驹荣、薛觉先等人的粤曲,可以说从小就受到粤剧艺术的熏陶。
尽管最初是为了生计才走上粤剧舞台的,但事实上,红线女的家庭氛围与粤剧有着深厚的渊源。她的堂伯父邝新华是粤剧著名武生,同行中的泰斗级人物;外祖父声架南是驰名的武生;舅父靓少佳是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舅母何芙莲是著名花旦,她也正是红线女的艺术启蒙者。
1938年,红线女由母亲带领,从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开始学艺。最初,她是以“小燕红”的艺名,跟随靓少佳主持的省港大班之一的胜寿年班演出红线女简介,后又随何芙莲参加靓少凤主持的剧团。靓少凤是很有声望的粤剧小生,他很喜欢聪明听话又勤奋好学的红线女,有空就教她发声的功法和行腔吐字的技巧,为她后来的唱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靓少凤还是“红线女”的创造者——他认为“小燕红”的艺名不好,主张取《红线女盗盒》之意,改艺名为“红线女”。恐怕他想都没想过,这个名字后来会如此耀眼夺目。
何芙莲在红线女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她还带领红线女结识了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马师曾。马师曾成立的太平剧团是当时省港最具号召力的戏班,红线女从第三花旦做起,在湛江、广西等地演出了多出马派剧目,并在马师曾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