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爻辞及周易爻辞怎么得来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周易爻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易爻辞怎么得来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2024
《周易开讲》7--六十四卦的卦爻辞
六十四卦的卦爻辞
卦爻辞,是附系于六十四卦符号下的文辞,分别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
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义;爻辞每爻一则,揭示该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故相应地系有六十四则卦辞、三百八十四则爻辞(《乾》、《坤》两卦多出“用九”、“用六”文辞,因非爻辞,故未合入统计)。
卦爻辞的出现,有两大主要意义:
其一,使《周易》经部分成为卦形符号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本来,仅有六十四卦符号,不过是一套自成象征体系的图案而已;加入文字,图文并茂,则使之具备一部特殊的哲理专著的规模。
其二,使《易》象从隐晦的符号暗示,发展为用文字表述的带有一定文学性的象征形象。如果仅凭卦爻符号,一卦一爻的内在含义颇难显明;有了卦辞、爻辞的说明,则卦爻的象征意义遂获得文字形式的较明确喻示,便于读者理解。
卦爻辞的出现,对于《周易》古经从符号走向书面文字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尽管最初出现的六十四卦符号也已经涵有丰富的哲学蕴蓄,甚至往古的哲人一看卦形符号便知其意,而不烦“文字”之阐说,但毕竟抽象的符号难以使六十四卦的学说广泛流传,且历时愈久将愈增加后人的理解难度。
卦爻辞内容的主要特色:
卦爻辞内容的第一个特色,是与《周易》早期的占筮功用相一致,即用“吉”、“凶”、“利贞”、“悔亡”、“无咎”等词来表示某卦某爻所寓含的对事物、现象或褒或贬的义理。
这些揭示吉凶利弊之词,有人称之为“占验辞”。占验辞在《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中出现的频率至高,使得《周易》古经带有浓厚的占筮色彩。
卦爻辞内容的第二个特色是“假象喻意”,即借用人们生活中习见常闻的物象,通过文字的具体表述,使卦形、爻形内涵的象征旨趣更为解明生动。如《中孚》卦九二爻辞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卦名“中孚”的意思是“中心诚信”(中谓内心,孚者信也),九二爻以阳居下卦中位,与上卦六五真诚相应,象征笃实诚信的“君子”,故爻辞用譬喻性的语言说道:“鹤鸟在山阴鸣唱,其同类声声应和;我有一壶美酒,愿与你共饮同乐。”这则爻辞不但拟取生动的形象来说明爻义,而且讲究谐韵,甚至还采用了接近于“比兴”的手法。
宋代陈骙《文则》曾举此例为证,指出“《易》文似《诗》”,并称“使入《诗·雅》,孰别爻辞?”这是很有见地的说法。卦爻辞中此类现象实多,令人于“假象喻意”的特色中感受到《周易》内容的文学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从阴阳符号、八卦符号入手,简要地探讨了《周易》经部分的两方面内容——六十四卦符号和卦爻辞文字的基本状态。
在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确定的前提下,当富有哲理内含的卦爻辞撰定之后,一部兼具卦形和文辞两大要素的独特的古代哲学专著——《周易》古经,终于以完整的面目、严密的体系出现于世,一直流传不衰。
易经六十四卦爻辞有哪些
六十四卦卦爻辞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第三卦:《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第五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第六卦:《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第七卦:《师卦》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第八卦:《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上六,比之无首,凶。
周易竟如此简单—易经爻辞故事考究(1)
我们知道易经是从孔子时期开始大放异彩,结合印度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来看,发现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释迦摩尼成佛前期一直是印度教统治,孔子时期是礼乐崩坏,两者都是公元前500多年的智者,冥冥之中自有天数吧!两者当时都处于占卜流行期。释迦摩尼佛以前是王的儿子,当时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按照继承制应该属于刹帝利,排第一的还有婆罗门,这个和中国的祭师类似,在文化未开的时代,巫师是可以和上天打交道的人物,帝王都是比较推崇的,况且巫师还懂很多知识。在孔子时代当时情况也是类似,孔夫子到处游学,但是没人理睬。他们两者对待这种事情有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释迦摩尼自己跑到菩提树下参悟以后带着自己亲人创立佛教;孔子发现自己的最初思想《礼》发现根本行不通,后来跑到鲁国看到《易经》以后发表前文《论路》中的两段话,既然普通世人都爱好天命,那就从《易》出发,把自己的思想附加进去,易传横空出世!
易传的出现,让《易经》结合人伦,天道。不在仅仅局限于占卜,不得不说是一部奇书,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易经》本源的一些东西,里面会涉及甲骨人文和正史,也会涉及到爻辞的含义,现列举大壮和旅卦请大家参阅(全文参考顾颉刚先生《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
这大壮卦六五爻辞描述的是:丧羊于易
首先我们看看易家之言(大壮六五爻)
孔子《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在周易里面“位”是一个经常出现词汇,什么叫做“位“当不当呢?我们知道1,3,5,7,9为奇数,代表阳那么偶数2,4,6自然为阴,六五爻,什么意思呢?如果初爻为阳爻就是当位,如果是阴爻就是不当位,初为1,为奇数,理当阳爻占位,来个阴爻就是不当位,《象》解释大壮六五爻就是说位不当。)
王弼《周易注》曰:居於大壮,以阳处阳,犹不免咎,而况以阴处阳,以柔乘刚者乎?羊,壮也。必丧其羊,失其所居也。能丧壮于易,不于险难,故得“无悔”。二履贞吉,能干其任,而已委焉,则得“无悔”。委之则难不至,居之则敌寇来,故曰“丧羊于易”。(羊在强壮之时,本应该拼搏居阳位,这样才不会出现过错,但是是阴位居阳位,难道是用柔秉承刚健吗?羊,很壮,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位置肯定不会长久,年轻的羊会起来,其他动物也会对你虎视眈眈,领头羊位置很容易会丢失,时刻谨慎不限于危险的境地,所以叫“无悔”,开始委派很多任务给你很吉利,还能干的漂亮,这才叫无悔。正因为你很努力能够干好,困难就不会有,但是长期占据位置,就会遇到危险,所以叫“丧羊于易”)
旅卦上九爻辞: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我们在看看旅卦的易家之言:
孔子《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本来在下面很平稳,你现在跑到了最上面,它的道义完全没有了,“丧牛于易”,重来都没有听说这种事)
王弼《周易注》曰:居高危而以为宅,巢之谓也。客旅得上位,故先笑也。以旅而处于上极,众之所嫉也。以不亲之身而当被害之地,必凶之道也,故曰“后号啕”。牛者,稼穑之资。以旅处上,无所同嫉,故“丧牛于易”,不在於难。物莫之与,危而不扶,丧牛于易,终莫之闻。莫之闻,则伤之者至矣。(在最危险的地方居住,我们叫巢,旅行之人跑到最好的位置,很开心,但是众人都嫉妒那个位置,自己的身体完全不能处在那个位置,肯定是凶险之地,所以叫“后号啕”,牛,是农业的根本。所以说旅人在不当位,没有人不妒忌,所以叫“丧牛于易”,不要陷入这种困难的境地啊,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啊,危险的位置都没人帮扶,很容易丢根本,这是一个伤心的事情)
不管是《易传》中孔子(暂且认为)作《象》对《易经》爻辞的解释,还是王弼《周易注》,似乎都不解其味,我在前文讲“易”字来源时,讲到过,筮在殷商筮很少用,一般用龟卜,但是龟卜里面的卜辞很少和《易经》有类似的,所以在甲骨文没有开发完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可王国维先生的考释。
王氏认为,上面的两个卦是描述王亥的故事(殷商第七代君主,契为殷商第一代),根据王氏对甲骨文的考察,王亥和王恒是两兄弟,在汉代以后的史书中找寻不到,只能从《楚辞》,《山海经》,《竹书纪年》里面找到著述
《山海经》: 王亥 托于有易、河伯仆 牛 ,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郭璞《山海经注》引《真本竹书纪年》 :
“ 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澎,有易之君杯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徽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遂杀其君杯臣也。”
《楚辞·天问》:“ 该乘季德,厥父是减,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里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途?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乘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录,不但还来?昏徽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苹棘,负于肆情 ?
王氏考“有扈”即“有易”,后世常见于“有扈”(《 甘誓 》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段话的意思翻译下就是:夏禹的儿子讨伐有扈国,因为有扈国认为启不执行禅让制。《淮南子·齐俗训》评论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而王亥是第七代殷商君主,而启最起码在亥以前6-7代,除了《山》和《竹》以外的《楚辞》中,有扈可以说是有易好理解,启灭有扈,换名叫有易似乎说的通,但是在顾颉刚先生引述中,认为狄和易是通假字,然后没有给出解释,在这里去生硬的解释“有狄”为“有易”,这是让人怀疑的,前面叫有扈,后面就叫有狄,为何不叫同一个名字呢?余以为《楚辞》这个“狄”代表的是上甲微(王亥儿子)打击有扈国这件事,或者还有一种解释,狄在古汉语常和夷狄组合,把有扈称作外国也可,现翻译《楚辞》如下:
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能放牧牛羊?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能把女子吸引?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易传》云: 黄帝、尧、舜 垂衣裳 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 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 ,以待 暴客 ,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杵臼 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 大壮 。
《易传》中服牛乘马,我们根据《吕氏春秋》:王冰作服牛,《世本》:亥作服牛,可以推测,服牛之人应该是王亥,说明孔子把功德都归结于五帝了!根据上面的所有推测,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大壮卦六五爻辞和旅卦上九爻辞的含义,有易是一个国家,丧羊于易和丧牛于易有可能是一件事,因为史料记载王亥应该是一个能人,能驯服牛羊,然后跑到有易国旅行或者做商品交易,最后因为某些不好的事情得罪了有易国国君,然后王亥死于非命,然后王亥的儿子上微甲替父报仇,但是根据这个故事,卦的意思就是人要有好的德行,不要乱其位。倘若真是这样,至汉以后的有关周易的真实注释可以改写,但是不能否定孔子以后易家对卦的思想提炼
爻辞是什么意思
爻辞意思如下:
爻辞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
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辞。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每爻先列爻 题,后为爻辞。
爻题皆为两字,一个表爻的性质,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另一个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
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八卦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
二爻的本义是什么,有多种看法。 有人认为," 爻 ",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会(日月交会投射)。"爻"代表着阴阳气化 由于"爻"之动而有卦之变 故"爻"是气化的始祖."—"性刚属阳;"--"性柔属阴。
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
周易的卦辞爻辞是什么意思
卦辞 [guà cí],说明《周易》卦义的文辞。一般认为是卜筮者的记录,与甲骨文辞同类。“卦辞是对易经全卦的断语。”
爻辞 [yáo cí],《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序号后面的话就是“爻辞”。《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一段爻辞,共六段爻辞。爻辞是对各爻下的断语。”